淡水魚雙身蟲病的防治技術

   時間:2014-03-12 02:14:06
淡水魚雙身蟲病的防治技術簡介
        雙身蟲病是由雙身蟲科的寄生蟲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nbs……
淡水魚雙身蟲病的防治技術正文
  
  雙身蟲病是由雙身蟲科的寄生蟲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雙身蟲屬單殖吸蟲,是單殖吸蟲中個體較大的一類寄生蟲,肉眼可見。雙身蟲是科的名稱,我國常見的有真雙身蟲屬、側孔雙身蟲屬、副雙身蟲屬及華雙身蟲屬。由於群眾已習慣稱雙身蟲,且治療方法相同,所以我們這兒仍統稱為雙身蟲。
  雙身蟲的成蟲呈「X」狀,由2個幼蟲合併而成,一般長5-10毫米,蟲體分前段與後段二部分。體後部具多種形態,或具盤狀增寬,或具粗大側褶。后固著器長方形,具側吸鋏4對及1對中央大鉤,成體無小鉤,有少數屬吸鋏超過4對。有口腔吸盤1對。腸支不分支,在體前段分出許多彼此不相連的分支盲腸,在體後段或呈單條管狀,或有不同程度的側分支。卵巢1個,位於生殖結合區或其後。卵黃腺發達,位於體前段。卵有盤曲的長絲,偶爾沒有,個別種類在卵具絲的一端還有小突起。睾丸1個,有的多個或由幾個小球狀物組成,位於卵巢後面,或與卵巢在同一水平。生殖孔開口於體前段與體後段交界處前後,個別的開口於體前段。有殖腸管,沒有交接器、受精囊。
  雙身蟲從卵孵出后,全身具纖毛,有2個眼點,2個吸盤,1個咽和1條囊狀的腸。蟲體後端有1對吸鋏和1對中央大鉤。幼蟲在水中游泳很短時間,就附著於宿主鰓上,然後脫去纖毛和眼點,蟲體變長,在腹面的中間形成1個吸盤,在背面中間生出1個背突;此時若2個幼蟲相遇,1個幼蟲用吸盤吸住另1個幼蟲的背突,發育成1個不可分割的成蟲。
  (二)流行情況
  雙身蟲在我國有20多種,分佈很廣,自南至北都有,寄生於團頭魴、長春鯿、三角魴、草魚、鯉、鰱、鱅、鯪、烏鱧、密鯝、黃尾密鯝、?、鯽、?亞科、鰍科等淡水魚的鰓上。過去每條魚上寄生的數量較少,危害不大;近年來在網圍、網箱,甚至在池塘養殖的團頭魴、草魚,常有因患此病而引起大量死亡的病例,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大魚。在江蘇、湖北、重慶都有病例報道。
  (三)癥狀
  雙身蟲寄生在鰓間隔上。疾病早期,病魚沒有明顯癥狀。嚴重時揭開病魚的鰓蓋即可看到吸足血的紅色、黑色蟲體前段在不斷擺動,蟲體後段較透明。病魚嚴重貧血,鰓組織受損,有大量黏液,病魚極度不安,沿網箱邊遊動,上浮水面,最後因呼吸困難而死。
  (四)診斷
  雙身蟲的蟲體較大,用肉眼就容易看到,所以雙身蟲病只需將病魚的鰓全部取出,放在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用鑷子將鰓絲慢慢地撥動,用肉眼觀察就可以;當發現有較多的雙身蟲寄生,即可診斷為患雙身蟲病。但要注意,如一條魚上只有個別幾個雙身蟲寄生,則病魚一定還患有其他主要的疾病。
  (五)預防措施
  (1)徹底清塘。
  (2)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優良水質,提高魚體抵抗力。
  (3)魚種在下池前(尤其是放入網箱、網圍中養殖的),用每立方米水體放10-20克高錳酸鉀的藥液,葯浴10-30分鐘。
  (六)治療方法
  (1)每千克飼料中加2-2.5克魚蟲清,拌勻后製成水中穩定性好的顆粒葯飼投喂,連喂2-3天。因水中的蟲卵殺不死,所以當疾病嚴重時,隔l周左右需再投喂葯飼1-2天。
  (2)每千克飼料中加內服型克蟲威27克,拌勻后製成水中穩定性好的顆粒葯飼投喂,連喂2-3天。如疾病嚴重,水中蟲卵多,則隔1周左右需再投喂葯飼l-2天。
  如疾病嚴重,治癒后最好再外潑1次消毒藥,以防細菌感染。

[淡水魚雙身蟲病的防治技術],你可能也喜歡

  • 滾動軸承應用技術
  • 無框鏡架裝配技術
  • 眼鏡裝配技術士
  • 音響裝配技術
  • 日本蠟燭圖技術
  • 淡水紅38公車
  • 外來種的防治方法
  • 淡水獅子魚
  • 大氣污染與防治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噪音污染防治法
  • 鼓風機噪音防治
  • 世界海拔最高淡水湖
  • 淡水三元宮
  • 捷運淡水線路線圖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淡水魚雙身蟲病的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