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技術問答

   時間:2014-03-13 02:09:07
柔版印刷技術問答簡介
怎樣從總體上認識柔性版的製版   目前,國內引進的柔性版材基本上都是固體感光樹脂版,版材的厚度則根據柔版印刷機的要求來選擇,常見的版材厚度為1.70毫米……
柔版印刷技術問答正文

  怎樣從總體上認識柔性版的製版
目前,國內引進的柔性版材基本上都是固體感光樹脂版,版材的厚度則根據柔版印刷機的要求來選擇,常見的版材厚度為1.70毫米及2.29毫米。柔性版的製版是通過陰圖軟片將圖文轉移到印版上的過程,主要包括下列工序:
(1)用紫外光對版材進行背面曝光,其作用在於確定印版上浮雕的高度,即腐蝕的深度,並固化底基。
(2)將印版與軟片一起在紫外光作用下進行正面曝光,以形成印版上的圖文印刷部份,並使之固化。
(3)將印版置於溶劑中刷洗,目的是刷去版材上未曝光部份,使圖文部份形成浮雕。
(4)將印版放在烘乾器中烘乾,促使版材中吸收的溶劑儘快揮發,使印版的厚度恢復到原來的標準值。 
(5)對烘乾後的版材進行後曝光及去黏處理,能夠進一步固化字肩及底基,並改善柔性版的印刷性能。質量高的柔性版其耐印率應大於50萬印,甚至高達100萬印。
怎樣計算柔版軟片的縮版量
在上期「問答」中已指出,縮版量只與版滾筒(含雙面膠和版材)的直徑及版材本身的厚度有關。這裡介紹一個用於平面曝光制柔性版時計算軟片縮版量(百份比)的公式: 縮版量(百份比)=K/Rx100%。
式中,係數K取決於所用版材的厚度。厚度為1.70毫米時,K=9.89毫米;而厚度為2.29毫米時,K=13.56毫米。R是版滾筒的印刷長度,單位為毫米。如某一產品印刷長度R=235毫米,版材厚為1.70毫米,K=9.89毫米,則縮版量=9.89/235x100%=4.21%。
設計墨稿在出軟片時,應按上述比例進行縱向縮版,然後通過平面曝光製版,這樣印刷出的產品才會合符尺寸要求,需進一步說明的是,在實際生產中分析估算時,印刷長度R的確定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版滾筒齒輪模數為1/8英寸時,印刷長度只能以3.175毫米為步長進行增減;其它因素還有減少耗紙量,留出黏版餘量,及加工壓痕模切刀具的限制等等。
如何做背曝光試驗 
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在製版機上做背曝光試驗來確定適合不同腐蝕深度的背曝光時間。為了便於比較,我們採用對同一張版材用不同曝光時間進行多次曝光的方法。取一塊尺寸約為320毫米長、100毫米寬的版材,在製版機上進行背曝光時,我們使用紅色的遮蓋條進行分區局部遮蓋,製版機多次曝光,從而得到有五個不同背曝光時間區域的印版。
另外,在版材的一端要留下約20毫米空白供洗版機夾持。假設我們選用的是荷蘭產AV-500型組合式製版機及GRACE公司的厚度為1.70毫米的柔性版材,經過局部遮蓋及多次曝光,在同一塊印版上我們得到曝光時間分別為0、15、20、25、30秒的五個部份,曝光後放到刷洗印版的鼓上進行洗版,約7分鐘。然後在烘乾箱中烘乾,溫度為50℃,時間為1.5小時。最後取出印版,用卡尺可測出印版上四個不同的版基厚度值,而印版上未曝光的部份只剩下較硬的聚酯版基。
通過上述試驗,可迅速熟悉製版機,其試驗結果對調整印版腐蝕深度也具有指導意義。由上述實驗可知,背曝光時間的長短會影響版基的厚度,因此,對於不同的印刷圖文,製版時也應採用不同的背曝光時間。仍以1.70毫米厚柔性版材為例,印版上的反白與大塊實地部份,其腐蝕深度要深些(即版基較薄),可達1.0毫米左右,背曝光時間則最短;而普通的圖文部份腐蝕深度居中,約為0.85毫米左右,背曝光時間適中;至於細小的線條與網點部份,腐蝕深度應最淺,約為0.63毫米左右,故背曝光時間需最長。
此外,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當印刷者換用另一種厚度的柔性版或另一種品牌的柔性版時,必須重新進行背曝光試驗。隨著紫外線燈管使用時間的延長,其光強度將有所降低,這時也應對背曝光時間做相應調整。
如何做正曝光試驗 
正面曝光也叫主曝光,它形成柔性版的圖文印刷部份。恰當的正曝光與背曝光共同作用,才能得到滿足各種圖文類型要求的高質量的印刷用版。一般來講,正曝光不足會使圖文周圍字肩底部被刷洗掉,影響印版的使用壽命;而過度的正曝光則會使腐蝕不充分,容易引起糊版,造成印刷時出廢品。
在進行正面曝光試驗之前,我們建議操作者準備一張專門供製作柔性版用的試驗「樣片」,「樣片」上應包含細小的反白、普通的反白與實地、普通的圖文、細小的線條與字元、網點等基本的印刷圖文類型,並將某一網線數(如150lpi)從10%的高調到100%的實地都反映到「樣片」上來。
正曝光試驗可以使用「樣片」在製版機上通過局部遮蓋,多次曝光進行。初期也可從難度較低的業務入手,由易到難,積累經驗,全面掌握制柔性版的技術。理論上講,愈精細的圖文所需的正曝光時間愈長,但要切記它與背曝光的共同作用。如反白字需要較少的背曝光與正曝光,而細小的網點由於需要較淺的腐蝕深度,因此它的背曝光與正曝光的時間都要較長。
經過一般時間的摸索與實踐,製版操作者要了解自己製版的極限,如最細的線條、最小的字元、最密的網點以及3%的網點能否「站住」,50%的網點反白是否「開敝」等等。
洗版乾燥後處理及去黏時應注意什麽 
隨著溶劑使用次數的增多,刷洗版材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要根據不同的版材,調整細刷與版鼓間的位置,從而調整細刷與版材表面的壓力;如果制特別細的網點,則應在標準厚度位置基礎上,進一步減輕細刷的壓力,防止網點被洗掉。
乾燥的溫度約在50℃,時間約為1.5~2小時;在烘乾過程中應取出幾次,檢查版面的表面有無溶劑斑點或其它毛疵,可使用不掉纖維的乾凈布,浸一些新鮮溶劑,輕輕擦拭版的表面,然後放回烘乾箱中繼續乾燥。
經後曝光及去黏處理的版材,可以大大提高印刷適性。制好的柔性版最好放置12小時再黏版印刷,目的是讓製版時吸收到印版內的殘留溶劑全部揮發出來。
總之,在實際操作中,柔性版的製版人員務必要與墨稿設計、出軟片及印刷等部門的人員密切配合,相互溝通,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提高柔版印刷的整體水平。(梁新宇 威特龍〈香港〉有限公司)(《印藝學會月刊》)  近幾年,在印刷包裝界,大家都感受到一種嶄新的印刷方式-柔性版印刷,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向我們走來。柔版印刷具有獨特的靈活性、經濟性,並對保護環境有利,它在西方發達國家已被證實是一種「最優秀、最有前途」的印刷方法。80年代以來,我國已引進了數十台寬幅及窄幅柔版印刷機,由於人們對柔版印刷技術認識不足,加上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尤其是相關的技術設備不配套,使得有一部分進口機器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企業效益受到影響,也為柔版印刷技術在中國的引進、應用與國產化蒙上了一層陰影。針對這種情況,在今後引進柔印技術及設備時,一定要注意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及應用,找出適合國情的工作方法。
目前膠印在我國比較普及,凹印也已在包裝行業佔領了很大市場,對於柔性版印刷這種新技術,人們難免要將其同膠印和凹印做橫向比較,因為柔版印刷的訂單將要從上述兩種印刷方式中分流出來,這就需要對柔版印刷的特點有足夠的了解。西方發達國家的柔版印刷業經過數十年持續穩定的發展,已經發展到幾乎可以與膠印、凹印叄分天下的地步,人們不再認為柔版印刷只能印一些實地與粗網線的低檔印品。隨著保護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柔性版印刷的優勢也愈來愈明顯。目前,我國柔版印刷業剛剛起步,想要一下子掌握國外幾十年的經驗不太現實,所以我們既要跟蹤國外先進的柔版印刷技術發展動向,又要消化、吸收、應用好已引進的柔版印刷設備,打好基礎,逐步趕上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筆者自1993年初開始涉足柔性版印刷,曾任某公司柔版印刷車間生產主管,現為柔印機銷售工程師。1994~1995年間曾叄次赴美國有關公司考察,歷時兩個多月,走訪了柔印機、水基墨、柔版製版、網紋輥、模切等多方面的專家,聽取了他們對柔版印刷技術現狀及柔印在中國發展前景的意見和建議。本人十分願意將這些體會和感想寫出來,與印刷包裝界的前輩及同仁共同探討,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柔版印刷是包含了多個學科領域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墨圖設計、製版工藝自成體系,印後加工通常又是聯機作業,所以柔印及聯機模切、壓痕等操作及為之服務的監控方式、成品收集等也獨具特色。對印刷者來說,柔版印刷與膠印、凹印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即柔印使用的是水基油墨,而水基油墨的印刷適性與大家所熟悉的溶劑型油墨又大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注重柔性版印刷本身的技術配套,切忌把膠印或凹印的經驗生搬硬套過來。至於為柔版印刷找合適的訂單,也要在深刻理解掌握了柔印技術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柔版的長處。例如對於塑料薄膜印刷,只有了解柔性版製作的過程,並將其與凹印製版做比較,才能找到適合於柔版印刷的印品。又比如紙張印刷,只有了解了模切、壓痕等刀具的成本和壽命,才可以在成本及效率方面將其與膠印做比較。
關於柔印機的引進,我的看法是,應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廣東等幾個大中城市形成一定規模,這樣有利於柔印機的使用者之間相互交流,在設備上互通有無,從而迅速掌握現代化的柔版印刷技術。從大城市再擴散到周邊地區,以至帶動全國柔版印刷的發展。
筆者在工作中曾碰到過許多問題,相信剛剛從事柔版印刷的企業在印刷過程中同樣會碰到這些問題,因此,本人將這些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前兩期,我們就柔性版印刷的一般性問題及柔性版的製版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在這一期中,我們將以美國AlliedGear&Machine公司生產的300系列及500系列機組式柔印機為例,談談機組式柔版印刷機的特點及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機組式柔性版印刷機有哪些特點
機組式柔印機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為普及的一種型式。其結構特點是,每個印刷單元之相互獨立,呈直線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主電機位於負荷最大的模切單元後部,再通過機器後部一根共用的驅動軸向別的單元傳遞動力。因此,這種機型可根據用戶的特定要求來確定印刷單元的數量,最多可達10個單元,即可以實現10色印刷。機組式柔印機的這種特點使其具有可接近性好、印刷前的準備時間短等諸多優點。在美國及加拿大,這種窄幅機組式柔版印刷機已在不乾膠、小型摺疊紙盒、商業表格用紙、票據、掛簽及軟飲料包裝等行業佔據了大部分市場。近年來,包裝印刷市場呈現出新的趨勢,廠家不斷推出新的包裝設計,每種產品的印刷數量也相對減少,這樣使具有靈活性的機組式柔印機有了更好的機遇。
國外包裝印刷行業習慣上將柔性版印刷機稱做「轉換型的機器」(ConvertingMachine),就是因為它不僅易於轉換,而且靈活多變。與寬幅柔版印刷機相比,機組式柔印機可以一次走紙完成印刷及模切等多道加工工序,如果裝備有電火花處理系統,窄幅柔印機還能印刷塑料薄膜;採用聯機的不乾膠複合剝離——印刷——再複合的裝置,可以在不乾膠標籤的內側印上所需信息;如果採用不停機自動換卷裝置,還能解決柔印機因停機換卷影響使用效率的問題。在印刷單元之間裝上一個翻轉架,可實現對承印物的雙面印刷,翻轉架可以根據具體工藝需要,放置在任何兩個印刷單元之間;印刷者也可以使用號碼機,將號碼印到承印物上;如果在機器最後一個單元裝有紫外線固化系統,則可對印品進行紫外上光;若所有單元都配有紫外線固化系統,則機器就變為可使用紫外線油墨印刷的柔性版印刷機。在印後部分,窄幅機組式柔印機可以在模切工位上根據印刷者的加工訂單採用多種工藝及配套裝置。例如,如果有叄個模切工位,可以有燙金/壓痕/模切、打龍/壓痕/模切、燙金/壓痕/橫切、壓凸/壓痕/橫切等多種組合方式。對於模切或橫切下來的成品,還可用配有計數器的成品收集器來收集。此外,在印後部分還可配陰陽打孔機、扇折機等,進行商業電腦用紙的生產。也可以進行聯機覆膜、分切。在機器後部的適當位置,可安裝頻閃儀甚至電腦彩色的監控系統,便於操作者進行質量控制。用戶在購買柔印機時,應根據具體印刷加工訂單來源情況,有針對地選擇相應的配套設備,避免由於機器功能不全需委託加工而影響效益,或者因為配套設備長期閑置而造成浪費。
機組式柔性版印刷機由哪些部分組成
機組式柔印機一般由以下部件組成:開卷裝置,糾偏裝置,張力及套准控制裝置,印刷單元,烘乾系統,模切工位,排廢裝置,覆膜及上光單元,成品收集裝置等。
糾偏裝置起什麽作用
為保證承印材料在進入印刷單元前橫向位置穩定,機組式柔印機常常採用自動糾偏裝置,它可以檢測出承印材料某一邊緣橫向位置的偏差,並及時加以修正,其精度可達±0.5毫米。一般對於紙張、鋁箔等不透明的材料,常採用光電感測器;對於薄膜等透明材料,則採用超聲波感測器。承印材料一旦進入印刷區域及模切復卷區域,其橫向位置的穩定,便由機器本身的加工安裝精度及各輥間的平行度來保證。
開卷裝置有何特點
為降低廢品率,應延長每卷承印材料的印刷時間,但考慮到操作員工的搬運方便及開卷控制電機的功率限制,紙卷直徑一般在1米左右。開捲軸採用氣動式剎車裝置來形成開卷張力區,剎車力的大小隨紙卷直徑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得到一個穩定的開卷張力。開卷裝置一般還配有一個接紙台,必要時還可在開卷裝置後安裝一套除粉塵、靜電的裝置,以保證進入印刷單元的承印材料的表面質量。
如何進行張力及套准控制調節
目前機組式柔印機張力控制系統是操作者依據承印材料的情況設定恰當的張力值,系統採用閉環自動控制,使承印材料的張力自始至終保持恆定。套准控制分成兩個方向,以走紙方向為參考,橫向套准即橫向移動版滾筒,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版滾筒軸上的手柄即可。一般在試印初期,首先保證橫向的套准,然後再調節縱向套准。先是將第一色合壓印刷的最後一單元,停車,進行粗調,通過轉動版滾筒使套准誤差在一個齒之內,然後開機,利用套准控制按鈕手動進行精調。縱向套准系統採用的是高傳動比的步進電機,它通過壓印滾筒齒輪帶動版滾筒轉動,實際上是改變版滾筒與承印材料之間縱向的相對位置。與寬幅柔印機不同的是,機組式柔印機幾乎不採用全自動縱向套准系統,因為若每個單元都安裝這樣一套系統,投資額將佔機器總投資的相當部份,這樣便失去了機組式柔印機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
怎樣選擇印刷單元
印刷單元的數量是根據具體印刷訂單的情況在購買機器時由用戶決定的。印刷機組的輸墨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提墨輥/網紋輥、提墨輥/網紋輥/刮墨刀或網紋輥/刮墨刀。提墨輥又叫做計量輥,其表面橡膠的硬度與網紋輥之間的壓力以及網紋輥的網線數是影響傳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地,在印刷顏色較濃的實地印件且均勻度要求不是很嚴格時,可採用提墨輥/網紋輥式的傳墨系統,但這種系統的印刷質量比不上刮墨刀式的輸墨裝置。因此,儘管使用刮墨刀會增加印刷前的準備時間,增加投資,現在還是有愈來愈多的用戶選擇帶刮墨刀或輸墨裝置的印刷單元。
由於柔性版材質地柔軟,可壓縮,所以印刷單元上印版與網紋輥之間、印版與承印材料表面之間的壓力,都需要能夠非常精細地調節。調節旋鈕通常採用極細的螺紋,而且要求四個方向的調節彼此相互獨立。經過精細調節,所達到的最佳狀態應在印刷過程中始終保持下去。
烘乾系統有什麽作用
機組式柔印機在每個機組後面都裝有一個烘乾器,採用紅外電阻絲加熱空氣,並用鼓風機將熱空氣高速吹向印刷後的承印材料,形成衝擊式的氣,以達到最佳的乾燥效果。在用較厚墨層進行實地印刷時,有時會由於乾燥問題影響柔印機的運行速度。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設法增加氣流的衝擊速度並盡量使橫向氣流均勻,因為對於水基墨來講,烘乾氣流的衝擊速度對烘乾的效果要比加熱大,況且對承印材料的加熱量過大會使材料過度伸長,導致套印不準。(梁新宇 威特龍〈香港〉有限公司)(《印藝學會月刊》)  機組式柔版印刷機怎樣排廢
機組式柔印機的廢邊料有兩種,一種是碎紙屑,另一種是連接在一起的廢邊料。對於經模切或分切後仍能連續走紙的廢邊料,可採用復捲軸進行復卷回收,要注意此時的張力值應大大小於印刷時的張力值。另外,承印材料相對於模切刀的橫向位置要居中,避免廢邊料在寬度窄的一邊出現斷裂,造成停機。對於模切產生的小紙屑等廢料,需裝備一旋轉硬毛刷,貼近模切刀出紙一面,將碎紙片刷下,在承印材料下方用吸塵器將其吸走。
上光時應注意甚麽
機組式柔印機可以進行聯機覆膜及上光,但由於塗亮油比覆膜更經濟,許多用戶通常採用紫外線聯機上光。但對於某些特殊物品如香煙、茶葉、藥品、食品的包裝,紫外線亮光油殘留的氣味會使紫外上光的應用受到限制,這時,可以採用水基亮光油,用烘乾器進行烘乾即可。不過水基上光後印品表面的光澤度沒有紫外上光好。採用水基亮光油上光時,印刷機的運行速度要比採用紫外線上光時略低一些。
成品收集有哪些方式
機組式柔印機最簡單的下料方式就是復卷。機組式柔印機在尾部可安裝一至兩個復捲軸,每個復捲軸的控制相互獨立,可選擇定張力值或定力矩值等復卷機理。
對於模切或橫切下來的單張成品,則採用專門的成品收集器進行回收。單張成品的縱向尺寸不宜過小,必要時應考慮用連點將幾個成品一同帶下來再分離。或者將尺寸太小的成品,先拼在橫切下來的大單張上,再到平壓平模切機上進行模切,將柔版印刷與平壓平模切有機地結合起來。
機組式柔印機為何要有張力控制
我們都知道,影響柔印機印刷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印前的墨圖設計、分色、製版、選擇水基墨;印後的模切、橫切、燙金;印刷的張力控制、網紋輥選擇、印刷壓力調節等。對於機組式柔印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張力控制,因為柔印機是一種輪轉機,採用連續進紙、連續印刷模切的方式,一旦張力不穩,套印偏差大,浪費的柔印材料少則十幾米,多則幾十米,不僅影響質量,也使廢品率上升。如果拋開承印材料的質量不談,柔印機套印準確與否,首先取決於操作者是否選擇了合適的張力值。然後取決於印刷機能否在印刷過程中精確地保持恆定的張力值,從而將套印誤差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比如±0.005英寸。當機器走紙速度改變時,應將張力值的變化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保證套印的偏移量最少。
機組式柔印機的張力區怎樣劃分
柔印機不同的加工區域所需要的張力值大小與變化形式各不相同,所以在整個機器上需劃分出數個張力區。相鄰的張力區是由能夠顯著改變承印材料張力值的部件分隔的,此類部件主要包括:安裝有電機、離合器及剎車盤的開卷和復捲軸,進料與出料張力輥(niproll)等。印版滾筒在合壓印刷狀態時雖然對承印材料的張力有一定的干擾,但是由於柔版印刷屬於輕接觸,所以不會顯著改變張力。
典型的機組式柔印機有3個張力區,從開捲軸到進料張力輥之間為開卷張力區;從進料張力輥到出料張力輥之間為印刷張力區;從出料張力輥到復捲軸之間為復卷張力區。特殊情況下,如果需要在出料張力輥之前進行模切,則在印刷與模切之間增加一隔離張力輥,避免前後段相互影響。
如何保證各區張力值
在開卷張力區,操作者需輸入合適的張力值,張力控制採用閉環張力自動控制系統。系統有一對張力感測器,固定在開卷張力區內的某一導向輥兩端,用於測量承印材料的實際張力值,系統會對張力的偏差做出修正,保持所輸入的張力水平。在印刷張力區內,採用控制出入該區的承印材料的速度來保證張力值的平穩。一般是將出料張力輥的直徑加大一些,以增大出料張力輥表面的線速度,這樣在進料張力輥與出料張力輥之間就能形成一個張力值不變的張力區。為了消除印版對承印材料張力的影響,壓印滾筒的直徑也應逐漸增大一點兒,以保持該區張力的平穩。因此,用戶在維修機器時應注意,柔印機組上壓印滾筒的位置不能隨意調換。復卷張力區的張力值是根據所要復卷的承印材料情況,獨立地控制復卷電機來保證張力值的。一般來講,對於塑料薄膜等可延伸性材料,復卷時需固定值的張力或漸變率較小的形式;對於不可延伸且表面較光滑的承印材料,則需漸變率較大的形式。
怎樣使機組式柔印機適應不同厚度的材料
眾所周知,機組式柔印機在印刷時要求所有壓印滾筒、印版滾筒的齒輪都儘可能在齒輪的節圓上嚙合,以保證工作壓力平穩均勻。同時,印版滾筒、網紋輥的表面線速度都必須與裹在壓印滾筒外的承印材料的走紙速度完全相等。如果速度差值較大,會發生嚴重的印刷質量問題,並導致印版的過度磨損。當承印材料的厚度變化時,會使齒輪嚙合點偏移,引起線速度差異。一般地,製造商在製造機器時已經考慮到這種變化,並給用戶提供一個承印材料的厚度範圍數值。用戶在實際使用時最好不要超出這一數值。機組式柔印機可以分成普通型與厚紙型兩種,普通型承印材料厚度在0.003~0.01英寸(約80~230克/米2)範圍之內,厚紙型承印材料厚度在0.008~0.015英寸(約180~330克/米2)。所以,用戶在訂貨時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要印超薄的薄膜或者希望印刷機能從60克印至330克,只能在壓印滾筒的直徑與齒輪節圓直徑的相互關係上做調整。同時考慮到張力穩定的因素,進料張力輥與出料張力輥組件也需改變尺寸關係。
如何理解機組式柔印機的模切問題
前面提到過,與寬幅柔印機相比,機組式柔印機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可以進行聯機模切,並且絕大多數都採用圓壓圓的方式,因為平壓平聯機模切機構較複雜,且會降低印刷機的運行速度。柔印機上一般配備叄個模切工位,模切工位包括一個齒輪驅動的底砧輥,一個用於固定模切刀及底砧輥的「槽」,及一套能在機器壁板上給模切刀施加壓力並調節壓力的組件。模切工位的結構強度、剛度及可維護性是模切的關鍵因素。圓壓圓的模切刀像印版滾筒一樣,可以進行縱向套准調節。普通的整體式模切刀一般採用機加工方法製成。首先需根據承印材料的情況與加工量選擇不同等級的刀具鋼,經過高精度的數控切削加工形成刀刃的形狀,再進行表面硬化處理,最後在顯微鏡下用手工精修刀刃,再到機器上試模切。這種模切刀可模切100萬次左右,刀刃磨鈍後可修磨,一副模切刀總共可以修磨叄次,每次修磨後模切次數達80萬次左右。若使用維護得當,模切刀的使用壽命即模切次數總計可達350萬次。
如何正確使用和保養模切刀
圓壓圓模切刀的持點是投資大、易損壞。在柔印機壽命期內,對模切刀的投資總額可以接近一台印刷機的投資。影響模切刀使用壽命的因素主要包括:所模切的承印材料種類、承印材料上所印刷的油墨的種類以及保養情況。印刷品若使用金、銀等金屬墨印刷,模切時會加快刀具的磨損。
存放
應選擇陰涼乾燥的地方存放模切刀,為防止刀刃生,可以用尼龍刷子在刀刃處及其附近刷上一層薄薄的機油。存放時最好使用模切刀供應商提供的箱子,保證刀刃不與箱內任何部份或物品相接觸。可以用泡沫塑料將模切刀整個包起來,箱內的支撐塊一定要支撐在模切刀兩端的短軸上,而不能支撐在刀刃上。
運輸
需要打包運輸時,一定要用尺寸合適並用結實的箱子,每個箱子只放一個模切刀,模切刀表面包上泡沫塑料。模切刀兩端的短軸需分別用帶孔的木塊套上,木塊在箱內固定,防止運輸中模切刀在箱內移位。箱子外面需用打包帶纏牢,箱子表面一定要標明「易損件」的字樣,以引起注意。
吊裝搬運 
在車間內吊裝搬運時,應用布蓋在模切刀表面,防止碰壞刀刃。安裝其它零部件時,要防止零件鬆動而落到模切刀上,否則將造成模切刀嚴重損壞。
使用保養
使用模切刀時,一定要堅持使用廠家提供的滾肩刮拭毛氈,每天向上滴適量潤滑油,以保持模切刀滾肩與底砧輥表面的清潔,且在兩者間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改善模切刀滾肩與底砧輥表面的耐磨損性能。
使用過程中要隨時掌握模切刀齒輪的磨損情況,必要時及時更換齒輪。因為在加工時,製造商有意使模切刀齒輪的硬度略低於底砧輥齒輪的硬度,使磨損先發生在模切刀的齒輪上。這樣可避免頻繁更換比較昂貴、又難於拆卸的底砧輥齒輪。這種情況與版滾筒齒輪與壓印滾筒齒輪的相對硬度關係非常相似,因為更換版滾筒齒輪更容易一些。
模切時,切記要均衡施加壓力,模切刀表面貼一層包補可減少衝擊,也可以將小的碎紙片彈出來。
作好記錄
要養成作記錄的習慣,包括模切次數,模切刀送回修磨的日期,每次工作時所模切的紙張的情況,必要時還要註明使用金屬墨的情況。參考這些記錄,就可以知道在今後生產中何時需要修磨模切刀,何時要訂購新的模切刀,避免發生耽誤生產或浪費等現象。(梁新宇 威特龍〈香港〉有限公司)(《印藝學會月刊》)  為甚麽使用水基墨要同時監控pH值及黏度大家都知道,印刷油墨黏度的變化對印版的上墨量有直接影響,所以說油墨黏度若發生變化也會影響印刷質量。因此,一般在印刷過程中要監控油墨的黏度,這一點在凹版印刷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凹印多採用低黏度的溶劑型油墨,溶劑揮發快,黏度易發生變化。但柔性版印刷與凹版印刷有很大的不同,前文討論水基墨的成分時曾提到「胺」,它是增溶樹脂,決定水基油墨的酸礆度。通常水基油墨的pH值範圍應在8.8~9.5,這時水基油墨的印刷性能最好,印品質量最穩定。由於在印刷過程中胺在不斷揮發,操作人員還會不時地向墨里加入新墨和各種添加劑,油墨的pH值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當pH值高於9.5時,礆性太強,水基油墨的黏度會降低,乾燥速度變慢,耐水性能變差;當pH值低於8.8即礆性太弱時,水基油墨的黏度會升高,墨易乾燥,堵到版及網紋輥上,引起版面上污,並且產生泡沫。
所以水基油墨的pH值被當今柔版印刷界視為控制生產過程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pH值的控制甚至比黏度控制還重要,我們建議用戶把pH值與黏度聯繫起來進行監控。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最好是除黏度杯外再準備一個簡單的pH值指示器。操作人員不僅要了解所用的各種油墨添加劑的pH值及它們的變化情況,而且在印刷時應嚴格按照供應商提供的技術資料進行操作。至於黏度與pH值應該控制到甚麽程度,我們認為在可行的前提下愈精確愈好。因為水基墨只有一個pH值與黏度的最佳配合點,這時,水基墨能適應由印刷機、網紋輥、傳墨系統、柔性印版、承印物、烘乾系統以及車間環境所組成的一個外部環境。經驗表明,當在一種顏色上面套印另一種顏色時,應該逐步提高油墨的黏度並逐步降低油墨的pH值。這樣做有助於油墨的乾燥,防止後印的墨使先印的已經乾燥的墨再次變濕而影響印品質量。
順便提一下,一些特殊的水基油墨的pH值範圍不同於普通水基墨,如金銀墨的pH值為7.5~8.0,熒光墨則為7.5~8.3。
常用水基油墨添加劑的種類及使用方法
1.pH值穩定劑
眾所周知,pH值對於水基墨的性能穩定與否至為重要,所以印刷車間首先應備有pH值穩定劑。pH值穩定劑可補充印刷過程中從傳墨系統中揮發出的胺和水,有助於油墨黏度的穩定,保證印刷質量。根據承印物的不同,pH值穩定劑又分為普通型與薄膜型。印刷精細的網線時,要使用專用的pH值穩定劑。一般pH值穩定劑的用法是每30~40分鐘加入總墨量的1~2%攪拌均勻,或將穩定劑加入循環墨泵中。
2.消泡劑
一般在開始印刷前向墨中加入適量的消泡劑,以防止油墨起泡沫,印刷過程中必要時還可再加入適量的消泡劑。消泡劑的用量每次不超過總墨量的0.5~1%。
3.快乾、慢乾劑
可根據印刷機實際印刷速度向墨中加入快乾、慢乾劑,適當地改變水基油墨的乾燥速度,以得到較滿意的印刷效果。其用量為總墨量的1~2%。
4.撤淡劑
在pH值與黏度不變的前提下,加入撤淡劑可使某種油墨的顏色濃度降下來。其用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5.稀釋劑
在墨中加入稀釋劑可在不影響pH值的情況下,使變稠的水基墨的黏度降下來。其用量絕不能超過總墨量的5%。
6.增強劑
增強劑可以增強印刷油墨或亮光油對承印材料的附著性,其用量一般為總墨量的1~2%。
7.除靜電劑
除靜電劑可有效防止印刷機上靜電的積聚,其用量一般為總墨量的0.5~1%。
針對目前多種品牌進口水基墨及國內廠家試製的水基墨都試圖佔領市場的形勢,我們建議用戶首先熟悉一種權威品牌水基墨的各種性能和相應添加劑的使用,待印刷質量穩定後再試用別的品牌,一般應避免兩種品牌的水基墨或添加劑混合使用,因為不同品牌的油墨或添加劑其配方也不盡相同。我們曾遇到過將一種國產慢乾劑加到進口水基墨中後發生沉澱反應的現象。
用水基墨印刷非吸收性材料時應注意甚麽
採用柔版水基油墨印刷薄膜、鋁箔等非吸收性承印材料時,首先應選擇合適的印刷油墨。由於過去凹印使用的是苯墨或酒精墨,溶劑的表面張力值都在每厘米28達因以下,所以對於一般的薄膜,凹印油墨的附著不成問題,有的薄膜甚至事先不用進行放電處理即可以印刷。但對於水基墨來講,油墨的附著性能很關鍵。為了避免損失,一般要在正式印刷前做大量試驗,以便選擇黏著性較好的油墨,應使水基墨或UV墨相對於承印材料的表面張力值保持在每厘米38達因以上。可以使用一支達因值測試筆測試承印材料的表面張力。達因值測試筆是一種帶有毛氈筆尖的彩色水筆,在承印材料的表面畫出一道濕痕,然後觀察這道濕痕是否會呈現球狀油膜,需要多長時間才會形成球狀油膜,並以此來判斷水基墨在承印材料上的附著性能。此法的缺點是測試筆使用多次後容易弄污而影響其準確性。
對於以塑料薄膜為承印材料的柔印機用戶,應盡量選購那些經過放電處理的薄膜,並且在柔印機上還應安裝一個放電處理器(CORONATREATER),以便在印刷前再次對薄膜進行放電處理,以保證薄膜的最高表面張力值。因為即使用戶購買的是經過放電處理的薄膜,當薄膜存放時間過久或存放不當時也會使原來的處理效果減弱直至消失,影響油墨的附著。而如果選購未經放電處理的薄膜,僅靠印刷前的一次放電處理也較難使薄膜具有良好的油墨附著性,難以達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為了再次確認油墨在承印材料上附著的牢度,在打樣後還可以做如下幾項試驗:
1.耐刮性試驗
用拇指的指甲施加中等壓力,在印完並已乾燥在薄膜上的墨層處反覆刮多次,如果墨層出現刮痕或油墨脫落則說明油墨的附著不理想。
2.耐膠帶剝離性試驗
使用3M牌610或810黏膠帶均勻黏到印刷樣品上,並用手指在膠帶的背面壓一遍使之黏牢,然後用手抓住膠帶的兩端以中等速度拉起,觀察油墨被膠帶黏起的情況。只要膠帶上有油墨就表明油墨在該種承印材料上的附著性不好。
3.耐乾摩擦試驗
將兩張印樣的印刷面相對疊放在一起,施加2~4磅的壓力反覆摩擦,有擦痕或油墨脫落則表明油墨附著性差。
4.耐濕摩擦試驗
方法與上述耐乾摩擦性試驗類似,只是在兩張印樣中間需加一點水。
5.耐洗滌劑試驗
在印樣上滴一滴或數滴礆性洗滌劑,15秒後用紙巾或乾凈的軟布將其吸乾凈,然後用中等壓力擦試,印刷的圖文部分如有任何變化則表明油墨的附著性不好。經過上述試驗,如果發現某種油墨性能不能滿足承印材料的印刷要求,則應更換其它品牌的油墨,並繼續試驗直至找到合適的油墨為止。(全文完)(梁新宇 威特龍〈香港〉有限公司)(《印藝學會月刊》)   

[柔版印刷技術問答],你可能也喜歡

  • 滾動軸承應用技術
  • 無框鏡架裝配技術
  • 眼鏡裝配技術士
  • 音響裝配技術
  • 日本蠟燭圖技術
  • 中古快速印刷機械
  • 印刷設計概論
  • 中古印刷機械
  • 印刷機械滾輪
  • 瓦楞紙印刷機械操作
  • 亂鬥堂知識問答
  • 健康知識問答
  • 搞笑知識問答
  • 聖經知識問答
  • 環保知識問答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柔版印刷技術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