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工程學_6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

   時間:2014-03-07 11:03:05
人機工程學_6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簡介
第六章 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 6.1 工作台設計 6.1.1 工作台的基本類型 工作台一般均由面板和支承部分構成。根據組合形式不同,一般可分為桌式工作台、櫃式工作台和平台式工作……
人機工程學_6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正文

第六章 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

6.1 工作台設計

6.1.1 工作台的基本類型

工作台一般均由面板和支承部分構成。根據組合形式不同,一般可分為桌式工作台、櫃式工作台和平台式工作台三種。

1)桌式工作台 桌式工作台是常見的工作台,它包括各種辦公桌、課桌、微機操作台及各類服務性櫃檯等(圖6.45)。桌式工作台的特點是結構簡單,視野開闊,採光好,桌面上可任意組放各類供操作使用的物品。桌面下方可根據需要任意組合分割出供儲備的使用空間。桌式工作台的桌面一般多做成水平的,也可根據需要做成帶10°-20°傾角的斜面。因為桌式工作台在使用時多採用坐姿,所以,在設計和選用時必須充分考慮工作座椅的配套問題。

2)櫃式工作台 櫃式工作台是指控制器和顯示器均固定安裝在面板上的專用工作台。按工作檯面板組合形式的不同,一般又可分為直櫃式工作台、彎折式工作台和弧面形工作台等。 櫃式工作台的操作一般多採用坐姿或站、坐姿。因此在沒計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操作姿勢的座椅配套問題,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容膝空間問題。

 ①直櫃式工作台 該形式工作台的支承部分多是一字形排列的箱櫃,檯面由幾塊面板按平面、豎面或斜面組合而成。其特點是檯面沿橫向尺寸較大,既可單件使用,也可多件組合使用;既可一人操作,也可供多人同時操作(圖6.46)。

②彎折式工作台 該形式工作台是在直櫃式工作台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即根據需要把直櫃式工作台的左、右兩邊各彎折一次,形成三面相交的形式。其基本要求是,彎折后各面板的中心距人眼的垂直距離應大致相等,並保證在最佳視野範圍內(圖6.47)。

③弧面形工作台 該形式工作台是在彎折式工作台基咄上的進一步變形 (圖6.48)。

弧面形工作台的特點是,弧面上布置的各顯示器與操作拘視距相等,觀察時不需調節視距,因而準確、便捷。

各控制器與人肢體活動距離一致,因而操作也能較為方便、快捷。

若不需觀察和監視台外情況,還可做成球面形。

3)平台式工作台 平台式工作台多見於工廠里供施力加工的工作台,如鉗工操作台和木工操作台等。平台式工作台的特點是,結構較為簡單且敦實。由於該形式工作台多用於施力加工,因此其造型尺度也不同於桌式工作台和櫃式工作台(圖6.49)。

6.1.2  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6.1.2.1操作姿勢的選擇

人的任何操作動作都是在一定姿勢下進行的。姿勢不同,肢體活動的空間範圍也不同,因此工作台的造型尺度也不同。一般來說,人在工作台上的操作姿勢多為立姿、坐姿或立、坐姿交替三種。

據測定,人立姿作業的能量消耗約為坐姿操作的1.6倍,若上身傾斜操作時可高達10倍。另外,坐姿操作的準確性通常都高於立姿。所以,在工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作業姿勢應儘可能地採用坐姿。

對於作業時間持續較長,操作精度要求較高,需要手腳並用的場合,更應優先選用坐姿操作。

只有在手或腳操作時需要較大空間且要經常改變操作體位的,或沒有容膝空間而使坐姿操作有困難的情況下,才宜採用立姿操作。

6.1.2.2桌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桌式工作台一般分為操作型、裝配型和服務型三種。其基本操作姿勢多為坐姿。

①操作型工作台的基本特點是,檯面上供操作用的各種裝置相對固定安放,人在台上僅完成某些操作動作。如微機操作台等。通常情況下,這類操作台的檯面可做成水平面向下約15°(12~24°的斜面,顯示屏平面應在正平面向後約15°左右的位置為佳。

②裝配型工作台主要是供較小機件的裝配或包裝等工作使用的。因此,檯面必須做成平面,面積也應根據放置機件的大小和數量而定。

③服務型工作台 除了應滿足人與物的造型尺度外,還應考慮到與服務對象的相互關係。下面以圖6.51為例來分析討論。

由圖

 

(a)可看出,工作台上都有一屏障,使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有一種隔離感。其次,室內地面比服務廳地面高出260mm,從設計者來說可能是為了讓坐著的工作人員與站著的被服務對象視線保持平行。但是,當工作人員站立時就會對服務對象產生一種居高臨下感。顯然,這種設計是不合適的。圖(b)是經過改進后的工作台,其顯著特點是拆除了屏障。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消除了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的心理屏障。另一方面也擴大了空間,活躍了氣氛。其次是室內外地面高度一致,改過去工作人員的俯視為仰視,即使站立工作時也僅為平視。在顧客是"上帝"的今天,工作台造型尺度上的這種細小問題,也是值得有關人士思考和借鑒的。

6.1.2.3 平台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在工作場合或家庭事務中,站著操作的工作台並不鮮見。如廚房裡的清洗台,工廠里的木工操作台和鉗工操作台等。

據有關研究人員對成年男性清洗器皿時肌肉活動的測試結果顯示,身體向前或向後傾斜以不超過10~15度為宜.工作台高度為身高60%人在距身體前方200mm,高為900mm的點位,人體能量消耗最少,越遠離這一點,體能消耗越增大(圖6.53)。

一般來說,女性按此高度減去50mm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該測試高度是便於工作的點位,並不是工作台的高度。如烹調台則應減去菜板的高度等。

6.1.2.4櫃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櫃式工作台是操縱控制裝置中普遍採用的工作台,其中尤以直櫃式工作台最為常見。直櫃式工作台的造型尺度是根據操縱控制裝置的功能範圍,人體適宜的操作姿勢而定。下面分別討論。

坐姿操作的直櫃式工作台造型尺度P121

(2)站姿操作的工作台造型尺度

通常情況下,單純採用站姿操作較少,一般多採用站一坐姿可交替的操作方式為基礎進行設計和布局直櫃式工作台。

(3)站一坐姿操作的工作台造型尺度

站一坐姿交替操作的優點在於:能使操作者在作業中變換體位,從而避免由於身體長時間處於一種體位而引起的肌肉疲勞。

由於站-坐姿操作的姿勢是可變的,而工作台的尺寸是不變的,因此採用站一坐姿勢操作時,首先與工作台相配套使用的座椅在高度方嚮應是可調節的,以適應不同身高人的使用。

其次椅子必須是可移動的,以便在坐姿改為站姿操作時方便地向後移動。

另外,工作台下部必須設置腳踏板,以便坐姿操作時放腳,通常要求腳踏板的高度也應是可調節的。其調節範圍一般取在20-230mm之間。

(4)標準工作台造型尺度 P123表6-1

6.1.3 辦公檯設計

現代化辦公室內電子設備的更新和完善,逐漸形成了電子化辦公室。與其電子設備相適的辦公傢具設計,已顯得非常重要。

6.1.3.1 電子化辦公檯人體尺度

現代電子化辦公室內大多數人員是長時間面對顯示屏進行工作,因而要求像控制台一樣具有合理的形狀和尺寸,以避免工作人員肌肉、頸、背、腕關節疼痛。按照人機工學原理,電子辦公檯尺寸應符合人體各部位尺寸。圖6-9 是依據人體尺寸確定的電子化辦公檯主要尺寸,該設計所依據的人體尺寸是從大量調查資料獲得的平均值。

6.1.3.2 電子化辦公檯可調設計,見圖6-10

由於實際上並不存在符合平均值尺寸的人,即使身高和體重完全相同的人,其各部位的尺寸也有出入。因此,在電子化辦公檯按人體尺寸平均值設計的情況下,必須給予可調節的尺寸範圍,如圖,下部三個高度尺寸範圍和座椅靠背調節範圍等。

電子化辦公檯調節方式有:垂直方向的高低調節、水平方向的檯面調節以及檯面的傾角調節等,如圖示,國外電子化辦公檯使用實踐證明,採用可調節尺寸和位置的電子化辦公檯,可大大提高舒適程度和工作效率。

6.1.3.3 電子化辦公檯組合設計,見圖6-11

採用現代辦公設備和辦公傢具,即意味著辦公室內部的重新布置,因而要求辦公室隔斷、辦公單元系列化、辦公檯易

 

於拆裝、變動靈活等特點。為適應這些要求,電子化辦公檯大多設計成拆裝靈活方便的組合式,根據電子化辦公檯的幾種基本組合單元,可組合成各種型式多變的辦公單元系列。

6.1.4工作檯面板布局

工作台的形式一經確定,面板上顯示器和控制器的合理布局就是關鍵問題。

為了保證工作效率和減少人體疲勞,面板的設計原則應儘可能地讓操作者不轉動頭部和眼睛,更不必移動操作位置,便可方便地操作,並可從顯示器上獲取全部信息。

為此,面板區域的合理劃分,控制器與顯示器的合理配置就成為首要問題。

6.1.4.1 面板的區域劃分—顯示器

常用的主要儀錶應儘可能配置在視野中心3°範圍內,

一般性的儀錶可布置在20°~40°範圍內,

次要的儀錶可布置在40°-60°的範圍內,

80°以外的視野範圍一般不允許布置儀錶。

當視距為800mm時,人的正確認讀時間與水平視野的範圍如圖6.58所示的關係。

由圖中可看出,當水平視野在20°範圍內為有效認讀範圍,當超過24°時,其正確認讀的時間便急劇增加。

6.1.4.1 面板的區域劃分—控制器p96

圖6.59所示是有關學者對控制器分區布局設計的研究成果(以坐姿為基礎)。

圖6.60所示是兩種控制檯面板布局設計的示意圖,可供設計布局時參考。

6.1.4.2 控制器與顯示器的布置方法

控制器與顯示器的布置涉及問題很多,但就單項的控制器或顯示器的布置一般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①按重要程度配置 即把最重要的控制器布置在最佳操作區域內,依次類推;把最重要的顯示器布置在最佳的視域內,依次類推。

②按使用頻率配置 即把經常使用的控制器布置在最佳操作區域內,把需要經常認讀的顯示器配置在最佳視區內。

③按使用順序配置 即把控制器的操作順序按人習慣動作(如水平方向習慣從左到右,垂直方向習慣從上到下等)的順序進行配置.

同時也把顯示器的認讀順序按人的視感覺習慣順序進行配置(如水平方向習慣從左到右,垂直方向習慣從上到下,周圍方向習慣於按順時針方向等)。

6.1.4.3控制器與顯示器的配置原則

控制器和顯示器在生產操作中常常是組合在一起使用的。兩者配合得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質量。一般來說,控制器與顯示器的配置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空間一致性 是指顯示器與控制器在空間相互位置關係的一致性。

②運動一致性 是指同一對象的控制與顯示,在運動方向上的一致性。一般旋鈕順時針為增加,反時針為減少

③概念一致性 指控制器與顯示器編碼的意義要和其作用一致。例如用表示危險的紅色指明制動,用表明安全的綠色標明運行等。

④通用定型性 通用定型就是人們長期形成的共同習慣,也稱習慣定型。例如收音機順時針旋轉表示音量增大;電閘向上推表示“接通”、向下表示“斷開”;汽車的離合器踏板在“左” 制動器踏板在“右”等。

 控制器與顯示器的配置應儘可能遵守以上四項原則。若是彼此發生矛盾時,應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后再進行配置。

6.2  座椅設計

座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工作、學習、出門旅行、在家休息都離不開座椅。關於座椅的設計問題至今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從50年代初,美國的科甘對整形外科的醫用座椅進行研究以後,40多年來關於座椅的設計問題已有多位學者進行過系統科學的研究,各種設計參數也相繼見於諸多資料。但就目前來看,尚不能說一把真正獲得公認的理想的舒適座椅已經問世。這是因為人體的坐姿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比如,從事長時間體力勞動的人能坐上一隻木板凳休息,則會感到非常舒適,而對於常年日工作量8h且取坐姿工作的人(秘書、打字員等)任何一種座椅都不會被認為是完美無缺的。

在西方某些國家還流行一種&

 

ldquo;適度不舒適”的座椅設計,即某些流動性較大的公共空間(如快餐店等)為加速人員流動,有意識地把座椅設計得不太舒適;另有一些工作場合需要較高的警覺性,也通過把座倚設計得不太舒適,以提高工作人員的警覺性。日本在解決工作人員坐姿工作的警覺性問題另闢新招。如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為了防止人們在從事單調坐姿工作時打瞌睡,推出一種“功能音樂式”座椅,即在座椅上安裝附加設施,讓坐者每隔30秒鐘聽一次音樂,同時振動坐者的腰部,以驅趕睡意,使人員集中注意力從事工作。

綜上所述,座椅的設計是很複雜的問題,要想設計出一把被公認為理想的舒適座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要想設計出一把相對理想的座椅必須根據使用目的進行多種因素的考慮。

6.2.1 座椅設計的人機學基礎

6.2.1.1坐姿生理學

1 脊柱結構

人體脊柱是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以及骶骨和尾骨組成,如圖6.71所示。

它們由軟骨組織和韌帶聯繫,使人體能進行屈伸,側屈和迴轉等活動。

由於人體的重量由脊柱承受且由上至下逐漸增加。因而椎骨也是由上至下逐漸變得粗大。尤其是腰椎部分承受的體重最大,所以腰椎也是最粗大。這就是人體脊柱的基本結構。

2 腰曲弧線

脊柱側面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 胸曲 腰曲 胝曲,與坐姿舒適性直接相關的是腰曲。P126

人體正常腰曲弧線是鬆弛狀態下側卧的曲線,如圖B所示,軀幹挺直坐姿和前彎時的腰弧曲線會使腰椎嚴重變形,如圖中曲線F和G所示;欲使坐姿能形成幾乎正常的腰曲弧線,軀幹與大腿之間必須有大於90度的角度,且在腰部有所支承,如圖中曲線C所示。可見,保證腰弧曲線的正常形狀是獲得舒適坐姿的關鍵。

圖6.72為坐姿與腰椎壓力,當人體自然站立時,脊柱呈理想的“S”形曲線狀,腰椎不易疲勞,見圖(a)所示。當人體取坐姿工作時,往往會因座椅設計的不科學而促使人們採用不正確的姿勢,從而迫使脊柱變形,疲勞加速,併產生腰部酸痛等不適癥狀,見圖(b)所示。如果座椅設計得能讓腰部得到充分的支撐,使腰椎恢復到自然狀態,那麼疲勞就會得到延緩,從而得到輕鬆舒適感,見圖示。

實驗研究證明:人體自然放鬆狀態下的人體曲線能與座椅靠背曲線充分吻合,座椅舒適度評價值就高。

3 腰椎后突和前突

正常腰弧曲線是微微前突,為使坐姿下的腰弧曲線變形最小,座椅應在腰椎部提供所謂兩點支承。由於第5 6胸椎高度相當於肩胛骨高度,肩胛骨面積大,可承受較大壓力,所以第一支承應位於第5 6胸椎之間,稱其為肩靠。第二支承設置在第4 5腰椎之間的高度上,稱為腰靠,和肩靠一起組成座椅的靠背。無腰靠或腰靠不明顯將會使正常的腰椎呈圖6-14(a)中的后突形狀。而腰靠過分凸出將使腰椎呈圖6-14(b)中的前突形狀。腰椎后突或前突都是非正常狀態,合理的腰靠應該是使腰弧曲線處於正常的生理曲線。

人在一般的坐姿作業時,由於身體通常需要前傾,只有“腰靠”起作用,因此可以不設“肩靠”。

而對於非頻繁操作的起間歇休息支撐作用的座椅(如辦公學慣用座椅及餐廳座椅)因人體通常需要間歇後仰,所以一般均應設置“肩靠”。

此外,還有一類主要供人休息用的座椅(如飛機、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供旅客乘坐的座椅及安樂椅等),通常均應附加“頭靠”以構成“三點支撐”。

一般情況下,附加“頭靠”的座椅其靠背均應做成可調節的。

據有關人機學者通過測試研究的結果顯示,可調靠背的傾角變化與各支撐點位置存在一定的最佳組合關係,見圖6.73所示。

6.2.1.2 坐姿生物力學

1. 肌肉的活動度p127

脊椎偏離自然狀態,肌腱組織就會受到相互壓力的作用,使肌肉活動度增加,招致疲勞酸痛。

挺直坐姿下腰椎部

 

位肌肉活動度高,提供腰靠後明顯減小。

2. 體壓分佈,見圖6-15

座面體壓主要分佈在臀部,並在坐骨部分產生最大的壓力。由坐骨向外,壓力逐漸減少。為了減少臀部下部的壓力,座面一般應設計成軟墊,其柔軟程度以使坐骨處支承人體的60%左右的重量為宜。 其上壓力應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壓力的原則設計,坐骨處最大,向四周逐漸減小,至大腿部位最低。

靠背體壓主要分佈在肩胛骨和腰椎骨兩處。該兩處的支撐位置通常被稱為"腰靠"和"肩靠"。其中"腰靠"的位置大約在腰錐的第3-4節之間,"肩靠"的位置大約在胸椎的第5-6節之間。在設計座椅靠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兩處的"兩點支撐"作用。其中"腰靠"比"肩靠"更重要。

人在坐姿狀態下,體重作用在座面和靠背上的壓力分佈稱為座態體壓分佈。它與坐姿及座椅的結構密切相關,是設計座椅時需要掌握的重要參數。

3. 股骨受力分析,見圖6-16

坐姿結節能支承上身大部分重量,

坐骨結節下面的座面呈近似水平時舒適可使兩坐骨結節外側股骨處於正常位置不受過分壓迫,。

斗形坐面應該避免

4. 椎間盤受力分析,見圖6-17

當坐姿腰弧曲線正常時,椎間盤上受的壓力均勻面輕微,幾乎無推力作用於韌帶,韌帶不拉伸,腰部無不舒適感,但是,當人體處於前彎坐姿時,椎骨之間的間距發生改變,相鄰兩椎骨前端間隙縮小,後端間隙增大。椎間盤在間隙縮小的前端受推擠和摩擦,迫使它向韌帶作用一推力,從而引起腰部不適感,長期累積作用,可造成椎間盤病變。

6.2.1.3人體坐姿舒適性

坐姿舒適性包括靜態舒適性、動態舒適性和操作舒適性。

靜態舒適性要研究的問題,主要是依據人體測量數據設計舒適的座椅尺寸和調整參數。

動態舒適性主要研究座椅的隔振減振設計,重點是座椅懸架機構的動態參數優化設計問題。

操作舒適性主要研究座椅與操縱裝置之間相對位置的合理布局問題

人體正常的腰部是松馳狀態下側卧的曲線形狀。在這種狀態下,各椎骨之間的間距正常,椎間盤上的壓力輕微而均勻,椎間盤對韌帶幾乎沒有推力作用,人最感舒適。人體作彎曲活動時,各椎骨之間的間距發生變化,椎間盤則受推擠和摩擦,並向韌帶作用推力。韌帶被拉伸,致使腰部感到不舒適。腰彎曲變形越大不舒適感越嚴重.

以鬆弛側卧姿勢時的腰椎弧線為正常。直立姿或各種坐姿時的腰椎弧線均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形,均會有一定程度的不舒適感。因此,盡量使腰椎弧線接近正常的生理弧線是舒適坐姿的前提,也是座椅設計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綜合來看,從坐姿生理學角度,應保證腰弧曲線正常;從坐姿生物力學角度,應保證肢體免受異常力作用。

6.2.1.4坐姿人體測量尺寸,見圖6-18

6.2.2 工作座椅設計

6.2.2.1 一般工作場所座椅

1. 座椅設計要點P129

工作座椅的結構型式應儘可能與坐姿工作的各種操作活動要求相適應,應能使操作者在工作過程中保持身體舒適、穩定並能進行準確的控制和操作。

工作座椅的座高和腰靠高必須是可調節的。座高調節範圍在GB10000中“小腿加足高”,即360~480之間;工作座椅腰靠高度的調節方式為165~210mm間的無級調節。

工作座椅可調節部分的結構構造,必須易於調節,必須保證在椅子使用過程中不會改變已調節好的位置並不利鬆動。

工作座椅各零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傷人的尖角銳邊,各部分結構不得存在可能造成擠壓、剪鉗傷人的部位。

無論操作者坐在座椅前部、中部還是往後靠,工作座椅坐面和腰靠結構均應使其感到安全、舒適。

工作座椅腰靠結構應具有一定彈性和足夠的剛性。在座椅固定不動的情況下,腰靠承受250N的水平方向作用力時,腰靠傾角不得超過115度。

工作座椅一般不設扶手。需

 

設扶手的座椅必須保證操作人員作業活動的安全性。

工作座椅的結構材料和裝飾材料應耐用、阻燃、無毒。坐墊、腰靠、扶手的覆蓋層應使用柔軟、防滑、透氣性好、吸汗的不導電材料製造。

2. 座椅結構形式,見圖6-19

主要構件:坐面、腰靠、支架。工作座椅視情況而設的輔助構件有扶手。其主要結構形式如圖。

3. 座椅主要參數,參閱表6-2

下表中各符號代表參數意義見圖6-19

表中所列參數a f g a b 為操作者坐在椅上之後形成的尺寸、角度。

參數

符號

數值 (mm)

測量要點

座高

a

360~480

 

座寬

b

370~420 推薦值 400

 

座深

c

360~390 推薦值 380

 

腰靠長

d

320~340 推薦值 330

 

腰靠寬

e

200~300 推薦值 250

 

腰靠厚

f

35~40  推薦值 40

 

腰靠高

g

165~210

 

腰靠圓弧半徑

R

400~700 推薦值 500

 

傾覆半徑

r

195

 

坐面傾角

a

0  ~5  度 推薦值 3~4度

 

腰靠傾角

b

95~115 推薦值 110

 

6.2.2.2辦公室工作座椅 見圖6-20

圖6-20為根據日本人體測量數據所設計的辦公用座椅原型,從該圖可以看出座椅設計基本尺寸概況。其設計數據是:坐面高370~400mm,坐面傾角2~5度,上身支撐角約110度a作時以靠背為中心,與一般作業場所座椅最顯著不同之處是,靠背點以上的靠背彎曲圓弧

 

在人體后傾稍時休息時,能起支撐作用。該類座椅也可作為會議室用椅。

辦公用座椅多指在辦公室內與辦公桌配套使用的座椅。

這類座椅多強調舒適性和短距離移動的靈活性,座椅可以旋轉,椅腳上安裝萬向輪,椅背應有腰靠和肩靠的"兩點支撐"。必要時,可加扶手,以便小憩時手臂有支撐(圖6.63)。

6.2.2.4 操作用座椅設計

操作用座椅是指操作微機所用座椅,以及與控制台、某些裝配檢驗工作配套的座椅。它的特點是,人坐在座椅上主要是為了完成某些操作動作。由於操作人員多為換班制,因此這類座椅的坐高應為可調節的,其調節範圍宜取在5-95百分位之間,以適應各班次工作人員的不同身高要求,如圖6.64所示。隨著微機的逐步廣泛使用,人機學者對微機的工作座椅曾作了多種形式的研究設計,圖6.65所示的座椅則是所推薦的形式之一。

圖6.66為挪威設計師漢司·孟索爾設計的新式座椅--跪式坐具。它的特點是坐面前傾,在坐面前下方有一個托墊來承托兩膝;人坐時,大腿與腹部自然形成理想的張開角度,可避免軀幹壓迫內臟而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兩膝跪在托墊上,大大減輕了臀部的壓力,足踝也得以自由。它的最大好處是使脊柱挺直,骨節間平均受壓,避免變形增生,使人體的軀幹自動挺直,從而形成一個使肌肉放鬆的最佳平衡狀態。它沒有靠背,背部可以自由活動,但不能后靠休息,且下肢活動不便。

在跪式坐具的基礎上,有關人機學者又研究設計出一種稱之為"雲椅"的坐具,它是將跪式坐具和微機工作台組合在一起的,見圖6.67所示。

6.2.2.6駕駛用座椅設計

交通運輸設備涉及範圍很廣,駕駛用座椅的基本要求相差也較大。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作業空間有限,連續作業時間較長,操作頻繁,要求精力集中等。因此,駕駛用座椅又不同於前述座椅的形式。

圖6.68所示是輕便小汽車駕駛座椅的形式。圖中給出的尺寸是以身高1690-1800mm的人體形為基礎,對於比這種身材高或低的人,可以調節座椅位置,在水平面上可以調節±100mm,在垂直面上可以調節±40mm。

圖6.69所示為載重汽車駕駛座椅的形式。

圖上給出的尺寸是對身高1750±50mm的駕駛員最佳。

座椅位置可以調節,在水平面上可調節±l00mm,在垂直面 上可調節±50mm

圖6.70所示為火車司機駕駛用座椅的形式。

圖中的尺寸是有關人機學者通過實踐檢驗所得的數據。

6.2.3 座椅設計的新概念

1. 動態座椅,見圖6-21

其設計特點是:座椅能對坐者的動作與姿勢做出自動響應。通常的座椅背靠與椅面夾角是固定的,座面除椅墊能部分地吸收落坐時的衝擊以外,沒在有其他吸收衝擊的措施。圖6-21為一“動態”座椅的設計示例,座面下配置的液壓缸控制座椅角度在14度範圍內連續調整,液壓缸的動作由坐者重心的移動來實現。這種自動調節可以使座椅適應不同使用者習慣的坐姿,使用者也可以在座椅上時常改變姿勢,以防止久坐對身體的壓力局部積累。調整后,座椅還可以在任意角度鎖緊。該座椅還可以設計有座面提升機構,以吸收落坐時的衝擊。落坐時,座面下陷一定高度,坐穩后,提升機構使之回復到原來位置。

2. 前傾式座椅,見圖6-22

研究表明採用座面適當前傾設計的工作椅會適合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工作,比如對寫字和繪圖用椅的設計,見圖6-22.當要求座高較高時,對於傾斜式繪圖桌用椅,前傾角應達到15度以上,如果背靠角為90度,則相當於座面與靠背夾角為105度,這是坐姿的最小舒適角度,靠背對於脊椎部還能起適度的支持作用,肌肉緊張較小,背部壓力在椎骨上分佈也較均勻。

3. 膝靠式座椅,見圖6-23

為了適應辦公室工作,如打字、書寫的坐姿要求,座面應設計成前傾式。但前傾式座面使坐者有從前緣

 

滑脫的趨勢,為了維持坐姿,坐者不得不腿部用力抵住地面,防止前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設計時從膝部支承考慮,提供一膝部下方至小腿中部的膝靠,這樣座面傾斜時前滑的趨勢被膝靠阻擋發,保持坐姿的穩定。

膝靠式座椅是一種打破傳統座椅支承上體重靠臀部的椅子。其設計特點如圖示,由坐骨與膝蓋來分擔大腿以上部位的重量,以減輕脊柱和臀部的負擔。但膝靠式座椅本身還有一些缺陷有待克服。主要問題在於進出座椅不方便;坐者只能採取前傾作業姿勢,如欲後仰休息,則膝部以下補膝蓋所限制。

6.2.4 其它工作座椅

對於一些特定的工作崗位,由於上身前傾或需要隨時變換體位,使用凳子比座椅更為合適。

1. 作業用凳,見圖6-24

對立姿工作崗位,需間或坐一下作短暫休息,以減輕腿部疲勞時,可採用高度適宜、座面平坦的作業用凳,如圖。

對坐姿作業使用的座凳,其座面外形類似自行車坐墊,且向前傾斜,其高為500~600mm.雖然座面高於小腿,但因座面在大腿部位取向前傾斜角度,不會像水平座面那樣壓迫大腿后側。該設計是考慮由坐骨結節點支承體重,下肢又能自由活動而採用的理想造型,它所提供的坐姿作業,與長時間立姿作業相比,可減輕下肢負擔,但又方便操作,見圖6-24b

對於坐立交替作業使用的座凳,要求其結構十分穩固,高度可調,不用時可轉至某個不妨礙操作的位置。據此要求可設計成圖6-24c所示的支承旋轉凳,它可便於操作者在立姿的伸展操作中改變姿勢。

如圖6-24d所示的單邊支凳,具有可調節高度和角度,在操作台上應設有腳踏板和容腿空間。當採用坐姿操作時,可使操作者儘可能接近工作面;當採用立姿操作時,可將其從操作台旁推開。

2. 其它支撐物,見圖6-25

對立姿工作崗位,如其工作面高度相對較低,為了減輕因彎腰引起的人體疲勞,可採用圖6-25所示的支撐物,包括腳踏板和擱臂墊組合(圖a),腳踏板和支承凳組合(圖b),以及回跳凳。這些支撐物物都能夠給操作者身體一個平衡力,但操作活動雙不受這個力的影響。實踐表明,操作者斜靠在這類支承物上,比正坐在其他椅凳上更便於改變姿勢和方便操作。

6.2.5優秀座椅賞析(另見經典座椅設計幻燈片PPT)

6.3 作業崗位的選擇

依據工作任務的性質來選擇作業崗位,作業崗位分為坐姿崗位,立姿崗位和坐、立姿交替崗位,見圖8-1。P157  S=坐姿  ST=立姿  S/ST=坐或立姿  ST/C=立姿,備有座椅

6.3.1  三種作業崗位的特徵

1. 坐姿作業崗位:適於從事輕、中作業且不要求作業者在作業過程中走動的工作。

2. 立姿作業崗位:適於從事中、重作業以及坐姿作業崗位的設計參數和工作區域受到限制的工作。

3. 坐、立姿交替崗位:適於操作者在作業的過程中不得不採用不同的作業姿勢來完成的工作。

6.3.2  作業崗位設計要求和原則

1.設計要求

1)作業崗位的布局應保證工作能在上肢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完成,且考慮下肢的舒適性。

2)考慮操作動作的頻繁程度。

3)考慮作業者的群體。

2. 設計原則

1)作業崗位應考慮作業者的生理特點和動作的經濟性原則。

2)作業崗位的各組成部分應符合工作特點和人機工學要求。

3)作業崗位不允許無關物體存在。

4)作業崗位設計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程的要求。

6.3.3 手工作業崗位設計

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生產崗位稱為手工作業崗位(國標GB14776-93為崗位設計提供了基本原則和確定尺寸的基本方法)。

6.3.3.1 手作業崗位類型

1. 坐姿手工作業崗位,見圖8-2

2. 立姿手工作業崗位,見圖8-3

3. 坐、立姿交替作業崗位見圖8-4

6.3.3.3 手作業崗位尺寸設計

1. 與人體有關的作業崗位尺寸,參閱表8-1 P160

2. 與作業有關的作業崗位尺寸,參閱表8-2,表8-3具體尺寸計算請參閱教材

 

(1)作業面高度C

(2)作業台厚度K

(3)坐姿崗位相對高度H1和立姿崗位工作高度H2

(4)作業平面高度A的最小限值

(5)座位面高度S的調整範圍

(6)腳支撐高度F的調整範圍

(7)大腿空間高度Z和小腿空間高度U的最小值

3.與性別有關的作業崗位尺寸  (具體尺寸計算請參閱教材)

(1)當作業人員性別一致時

(2)當作業人員性別不一致時

6.3.4 視覺信息作業崗位設計

6.3.4.1 視覺顯示終端作業崗位的人機界面,見圖8-5

1. 人-椅界面  首先要求作業者保持正確坐姿,並採用適當尺寸、結構和可以調節的座椅。

2. 眼-視屏界面 要求滿足人的視覺特點並選用可旋轉和可移動的顯示器。

3. 手-鍵盤界面 要求上肢能舒適的工作,可選擇高度可調的平板放置鍵盤。

4. 腳-地板界面  適當設計台、椅、地三者的高度差,避免引起下肢的靜態負荷,避免造成大腿受工作檯面下部的壓迫。

6.3.5 視覺信息作業崗位人體尺寸

1.視覺顯示終端作業崗位的人體尺寸,見圖8-6

2. 儀錶控制作業崗位的人體尺寸,見圖8-7

3. 熒光屏觀察作業崗位的人體尺寸,見圖8-8

6.4 作業空間設計

6.4.1作業空間的人體尺寸

6.4.1.1有關概念

作業空間設計應以“人”為中心,以人體尺度為重要設計基準。

1.近身作業空間

指作業者在某一位置時,考慮身體的靜態和動態尺寸,在坐姿或站姿狀態下所能完成作業的空間範圍。

2.個體作業場所

指操作者周圍與作業有關的、包含設備因素在內的作業區域,如:汽車駕駛室,計算機操作台。

3.總體作業空間

不同個體作業場所的布置構成總體作業空間,如計算機房或辦公室。

6.4.1.2 近身作業空間

指作業者操作時,四肢所及範圍的靜態尺寸和動態尺寸。近身作業空間的尺寸是作業空間設計與布置的主要依據。它主要受功能性臂長的約束,而臂長的功能尺寸又由作業方位及作業性質決定。此外,近身作業空間還受衣著影響。

1. 坐姿近身作業空間,見圖8-9,圖8-10

坐姿作業通常在作業面以上進行,其作業範圍為圖8-9所示的三維空間。隨作業面高度、手偏離身體中線的距離及手舉高度的不同,其舒適的作業範圍也在發生變化。

若以手處於身體中線處考慮,直臂作業區域由兩個因素決定:肩關節轉軸高度及該轉軸到手心(抓握)距離(若為接觸式操作,則到指尖)。圖8-10為第5百分位的人體坐姿抓握尺度範圍,以肩關節為圓心的直臂抓握空間半徑:男性為65cm,女性為58cm.

2. 站姿近身作業空間,見圖8-11,圖8-12

3. 腳的作業空間,見圖8-13

4. 受限作業空間,見圖8-14,圖8-15,尺寸參閱表8-4至8-7

表8-4 受限作業空間尺寸mm

代號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高身材男性

640

430

1980

1980

690

510

2440

740

1520

1000

690

1450

1020

1220

790

1450

1220

中身材男高身材女

640

420

1830

1830

690

450

2290

710

1420

980

690

1350

910

1170

790

1350

1120

 

表8-5 通道的空間尺寸mm

代號

A

B

C

D

E

F

G

H

I

J

靜態尺寸

300

900

530

710

910

910

1120

760

單向760

610

動態尺寸

510

1190

660

810

1020

1020

1220

910

雙向1220

1020

許多維修空間都是受限作業空間,在確定維修空間尺寸時,應考慮人的肢體尺寸、維修作業姿勢、零件最大尺寸、標準維修工具尺寸以及維修時是否需要目視等因素。見P169 表8-6 8-7

6.4.2 作業面設計

6.4.2.1 水平作業面

水平作業面主要在坐姿作業和坐、站姿作業場合使用,它必須位於作業者舒適的手工作業空間範圍內,見圖8-16。

對於正常作業區域,作業者應能在小臂正常放置而上臂處於自然懸垂狀態下舒適的操作。

對最大作業區域,應使在臀部伸展狀態下能夠操作,且這種作業狀態不宜持續很久。

6.4.2.2  作業面高度

在站姿和坐、站姿作業中,必須依從一定的原則進行設計,參閱表8-8。

1. 站姿,見圖8-17,圖8-18

2. 坐/站姿

6.4.3 作業空間的布置

作業空間的布置:在限定的作業空間內,設定合適的作業面后,顯示器和控制器(或其它作業設備、元件)的定位與安排。

6.4.3.1  作業場所的布置總則:

1. 重要性原則 :優先考慮實現系統作業的目標或達到其它性能最為重要的元件。

2. 使用頻率原則:經常使用的元件應布置於作業者易見易及的地方。

3. 功能原則:把具有相關功能的元件編組排列。

4. 使用順序原則:按使用順序排列布置各元件,見圖8-19。

6.4.3.2  作業空間布置考慮順序

第一位:主顯示器

第二位:與主顯示器相關的主顯示器

第三位:控制與顯示的關聯(相合性)

第四位:按順序使用的元件

第五位:使用頻繁的元件應處於觀察、操作方便的位置

第六位:與本系統或其他相關係統的布局一致。

6.4.4  作業空間設計的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同樣對作業者的工作效率、安全感產生影響

6.4.4.1 人的行為特徵

1.人與動物的“領地

動物:爭奪地地盤為了保護自已和

 

家家族不受侵害,有益繁殖。

 蜥蜴:1.83米 獅子:22.9米 超過警戒線:進攻或逃遁

2. 人類的距離保持(近體學)

1)親密距離

接近狀態--- 親密者 愛護 安慰 保護 接觸 交流身體接觸 氣味相投

躲避行為--- 非親密者不得不進入此距離,身體盡量少動 相觸時馬上縮回,視線投向遠方而不看附近人(公交車 地鐵)

2)個人距離

接近態---  45~75cm 親密者允許對方進入的不發生為難 躲避的距離,非親密者進入此距離會有較強烈反應

正常態---  75~100cm  兩人相對而立,指尖剛能相觸,氣味 體溫不能感覺,談話聲為中等響度。

3 )社會距離 參加社會活動時表現的距離

接近態--- 120~210cm 通常為一起工作時的距離,上級和下級 秘書說話,此距離能起到傳遞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態--- 210~360cm 此時能看到對方全身,在外人在場繼續工作也不會感到不安或干擾,為業務 接觸通行距離,正式會談禮儀

4)公眾距離 演說 演出等公眾距離

接近態---  360~750cm 須提高聲音能看清對方活動

正常態---  > 760cm  不能分辨表情 聲音的細節,為吸引注意要用誇張手勢表情大聲 交流靠身體姿勢而非語言

3. 獨處的個人空間行為

西方—住宅每個房間均有鎖,進入須房間主人同意

東方---一般沒獨自房間,即使有也為方便,他人仍可進出,在飯廳更自我有固定坐位

不同民旋文化判別個人空間的感覺手段不同

日本—以視界內無人為獨處

德國---聽不到他人聲音

當人們在難以保持獨處場合,會採取躲避行為:

在婚禮 餐廳 會議場所 地鐵 總避開居中席位,離開他人一定距離,避免與他人面對

4. 交流的空間行為

集社會性—咖啡館 酒吧的桌子 人們一見如故 易建立親密關係

離社會性----候車室 背靠背座椅日本 自顧自 不交談

有時空間安排不等質---會議宴會有上下坐之分,這種空間會使到來者不明白自己席位,不安 觀望等候

5. 個人空間的方向性

人站立時接近物體的距離總小於接近人的距離,且不同性別身體前後側部的接近距離不同,構成了人體周圍的八角形”緩衝帶“ 一般前部寬 男性比女性寬,女性走過站立男性時的距離比男性走過站立女性遠

6. 影響躲避距離的因素

在作業中,身旁有人存在時,女性作業者個人空間後面寬於前面;

存在正面視線交錯時,則前面寬於後面

受人直視或從背面接近對被試所造成的不安感大於可視而非直視條件下的接近

男性接近他人930mm時開始躲避 女性1400mm就躲避

接近雙方均為男性時 760開始躲避 均為女性時1540 開始躲避

男性老人躲避距離比女性老人大三倍---老頭特別注意避免衝突,老婦總要等他人躲避

表5-8 接近試驗的不安全距離

接近方向

接近距離

直視

可視

前面

直視

1592.0

1212.7

可視

1266.3

1035.3

 

不可視

1544.0

1314.3

被試者戴上眼罩

前面

1414.8

1212.3

後面

1417.2

1217.7

 

6.4.4.2  側重行為

1. 優勢半球與慣用手

大腦半球是左右兩側構造相同的,但在語言運動機能上,總有一側佔有優勢,稱為優勢半球。威爾尼克等人對失語症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的語言中樞位於左半球。人的肢體左右側面的知覺和運動,由於神經交叉結構是受對側面半球控制的,這就造成了兩側肢體和感覺器官在機能上的差異,機能較強的一側面就是慣用側。

腦的優勢半球並不必然引起對側肢體為慣用肢體。因為對慣用手的解釋,還存在其他理論,例如,傳統論認為古代戰鬥中為了保護心臟用左手持盾,右手執戈,形成右利習慣和傳統;慣用眼論認為慣用眼導致同側肢體優越化;重心論認為心臟分佈偏右(右半身比左半身重)導致右利。

一般來說,兒童時期約有25%人慣用左手,隨年齡增加,此比例減小;成人中男性約5%、女性約3%是左利的。

由於右利的人數大,造成器具設計中忽視左利者的現象,使糾正利改為右利。然而,事實上左利者作業雖改用右手,其工效必然降低,疲勞程度提高。

研究表明,慣用右手者並不必然慣用右腳。慣用手腳不同側的約佔30~37%左右。在各項目中使用右手的人較多,是由於在寫字、吃飯、打算盤等項目中有矯正的影響,在撥錶針、撥電話號時,是設備結構的限制。此外,還有文化因素。

2.  行為的非對稱性

除慣用側問題外,在步行、運動等行為中也存在偏重一側傾向。例如,交通規則左側通行與右側通行,在丁字路口繞行方向選擇等。

左側通行可使人體主要器官心臟靠向建築物,有力的右手向外,在生理上、心理上比較穩妥的解釋。

在展倌、會場行人旋轉方向總自左向右,入口各室內布置也應從左方開始。即使布置是從右開始的,人們也往往不顧規定,仍然從左方開始繞行。在公園向左繞行公,地下商場、體育比賽的跑道、賽車賽馬的路線等多為左側通行。

但是,在自由選擇坐位的教室、會場、影院中選擇左側或右側的坐席,同出入口的位置有關。四分之三人選擇靠近出入口和窗戶一側。而背後呼名,回頭卻向右多

課堂思考題:為何我國交通規定左駕右行?

資料:左??右?之???明(??)

原文作者: ?嘉基 先生

左?右行?右?左行

?槭顫N英??⑷氈鏡男腥撕蛙?子,是靠左?前?而??座在右?:而美??⑻??s是靠?路的右?走,而??座在左?呢?到底是怎?回事?原?砥??的方向??v?不同的?革,且?我??打?方向?左右的搬家史,?碸??分明。

???念^,??v史?W家?,古希?、埃及和???r代的?④?,都要他??的?癤?和??靠左?走,因?橐話閎碩?T用右手,遇到迎面?硪u的?橙?r,可以很?手地拔?τ?稹M?說覽恚?漚êB的?旋?翹荻佳??茸筮?的那面??拾?而上,因此行人????靠左?定是早期各??怨乓越檔?鶻y。後?砟悶??打破了????鶻y,他??嗒?行地下令??行??r靠右?走,全法??娜塑?交通也一律遵行。?W洲大?被他征服的??遙?擠蠲??窨坑疫?走的交通?定。

「?代汽?之父」卡??.?士在一百一十年前?明汽??r,是?襇腥??式的???,?]有煞?及排?n的??洌?{?座是位在?身的中央。?著?速的增加,以手操控的煞?及排?n??洌?喇??r技?尚?o法安?配置在????齲?荼匾?才旁譎?身的外?取R???等肆??T使用右手的人?工?W原理,?榱?蝕_、安全,??人得以?手可及的操控?Q?n?煞?,????自然?Ⅰ{?座?定在?身右?。而??r?W洲的人和??都?持靠右走的??T。汽?初??世?r,?主?大部份是有?人,都雇有司?C??,?櫸獎闥?C下??櫓魅碎_??,以及??r下?清除路上障?物,以免刺???廨?胎,早期汽?自然成?欏贛蔭{右行」的格局。

既然汽?在萌芽?r期是「中?右行」,茁?殉跗?t是「右?右行」。那?英??按笥??f??T???衷觴N是「右?左行」呢?原因是英

 

??三?u不在?W?之上,?K?]有受到拿破??的改?,仍然承?著?鶻y?士的??T-不?是?紹?交?鴰蚴?矍?Q?,不?是比??虺?穡?像R?Q生死?r,因?S右手使用武器,所以?匹必?靠左走才能?蝕_刺??κ幀.????Q汽?,?代?士仍然沿?右?左行的?鶻y。而她所有的殖民地,也一律遵守左行的交通??t。至於?日本?胎?Q骨的「明治?新」,?t以英???w???,自然而然亦跟著靠左行,跟?髡f中的方便武士刀出鞘的理由????o涉。

一九二0年,汽?的?盜亢退俁燃ぴ觶?S著??的?生?繁,有心的??S研究?示,若右?又右行,遇到超?及????r,??幸??不良及死角的情形。加上技?亦能克服,於是出?了「左?右行」的新?款,到了一九二七年,?W?各??_成左??座靠右行?的制式行???t,大夥全?一律遵行。自??檐?界大老的英????侗J氐?鶻y,仍然?猿鍾蔭{左行的??,但在交通安全?共?下,於同年首??道路中央分道?司?,得以兼?行?安全?「面子」;世界各???納迫緦髟詰纜飛襲?起分道?司?。

?磧小鈣??王??姑雷u的美???瞧??天地的後起之秀,在吸取?W洲???行????後,孕育出?求舒??安全的美式汽?文化,而引起汽???I革命。使汽?普及化的一九0八年福特(Ford)T型?,?t在「左?右行」的流行中,扮演方向?的角色。到了一九一五年,美??鈉???造?S大都群起仿效。到一九二七年福特共生?了一千五百??T型系列?,北美大?的公路??t,?如此?般「左?右行」的走了下?懟 我??園????之役後,??舳撮_,列??分??髯飩紓?妒親簣{右行、右?左行,各式汽??M行??痢V鋇揭瘓潘乃哪輳???r的交通部牌照管理?,定下「中???溶??靠右」的法定??t,於是全??塑???靠右行。??私猓?煌ú恐??砸?定??靠右走,除了?W理上的安全因素,主要是美????f助我?????徒ǎ??e?送五??各型??,而?些推?詠ㄔO工作的?子,都是左?右行的??,於是大?、台?掣韉?拇艘姥???男熊??俗迄今。至於台?車幕癤?是靠左?辱F?行?,就不知有何典故了?(其他各??癤?的情?r如何?亦待了解。)

6.4.4.3 捷徑反應和躲避行為

1. 捷徑反應 動作經濟原則

在是常生活中也有不自覺的應用。例如,伸手取物往往直接伸向物品中,上下樓梯往往靠扶手一側,穿越空地往往走斜線等。沒有目的閑逛時,人們往往首先選擇下坡、下樓方向。當樓上、樓下都有垃圾口時75%的人選擇樓下。男性或中青年中該比例達到80%。但腿腳不便的老人和穿高跟鞋的女性選擇上方,被認為是安全防衛反應的作用。多數人選擇地道而很少走天橋,實際上兩者消耗的能量差不多。公共車輛和公共場所出入口處聚集的人較多,也是捷徑反應心理造成的。車門處並不省力,入口效應常常是心理因素決定的。選擇靠近出入口和窗戶一側。

2.躲避行為

發生火災時,取離逃難口最近的距離,向火煙伸展的方向逃,取障礙物最少的途徑,順著牆,向亮處,按左轉彎方向,沿著進來的方向和路線,沿走慣的道路出口中,順著人流,向著地面方向(高樓向下、地下室向上)進行躲避行為。

躲避前方撞擊,向左躲是向右躲的一倍,向右28%,20%未反應或躲避不及不當。在步行中向左躲僅略高於向右,是因為著地腳對躲避行為發生影響。當危險物從上方向落下,80%不躲或採取抱住頭舉手接擋,其中僵直不動的人中,女性比例較大。能躲開的則多為男性,他們中大部分向後躲。

3.同步行為

人在遇到自已難以判斷和難以接受的事態時,往往使自已的態度各行為,同周圍相同遭遇者保持一致,這叫同步行為。自我意識薄弱、對威脅和強迫抵抗力較差的人,同步傾向很強,其表現多為被支配的、受暗示的、服從權威的。一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採取同步行為。

人類在親密交談或從事同一工作中,

 

也會有同步現象,例如,同行者步伐一致,交談者姿勢一致等。當行走中前方兩人突然向左或向右躲避時,跟隨者也會不自主地向同側面躲避。當前方兩人向不同側躲避時,第三人往往隨第二人同側躲避。

人類的同步行為,在人的社會學習由“自然人”深化為“社會人”的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6.4.4.4 非語言交際

人在語言交際之外,還用表情和姿勢來表達感情與思想,人臉可以做出約25萬種不同表情人體可做出1000種平穩的姿勢。一般來說,非語言交際可分為動態無聲、靜態無聲和有聲三類,其中手勢行為、包括撫摸、聲音(副語言)、表情、保持的距離是非語言交際的要素,它們往往在視、聽和其他感覺距離內發揮交際作用。但是由於文化背景、教養、年齡、性別不同,這類非語言交際有時也帶來人際問題。例如:表示同意,有用點頭、抬眉的,也有用仰頭或晃關的。

身姿學在難以用語言表達或聽不見的情況下廣泛被利用。導航、啞語手勢稱象徵性身姿。教師動作、演講是說明性身姿。感謝性微笑、應酬性點頭、不知不覺的嘆氣,皺眉等是感情表露性身姿。

埃克曼等人研究確定人類六種基本表情:高興、害怕(恐懼)、討厭—蔑視、生氣、驚奇、悲傷。發現只有悲傷和恐懼才基本上光由眼部表示,高興和驚奇主要由眼部和臉下半部表示。研究表明,由說謊者的眼睛是難以判斷是否說慌的。傳統上認為眼睛要心靈的窗戶是不確實的。但是,在談話中講話者在講話快結束時注視對方,讓對方發現卻是確實的現象。

 

[人機工程學_6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你可能也喜歡

  • 工程製圖軟體
  • 機械工程製圖大意
  • 工程圖學與機械製圖
  • 工程製圖符號
  • tqc工程製圖
  • wow工程學圖紙
  • 魔獸世界工程學圖紙
  • 模具sop標準作業流程
  • 自行車座椅角度
  • 高空作業車液壓原理
  • 焊接安全作業標準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成大機械工程學系
  •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公共工程作業手冊
  • 作業員包裝員大甲區
  • 汽車安全座椅
  • 專作re逆向工程台南
  • 自行車安全座椅
  • 自行車親子座椅
  • 越野自行車座椅
  • 台中泥作工程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人機工程學_6工作台與座椅與作業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