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ware現場管理對化工設備可靠性的影響

化工設備    時間:2014-03-13 23:14:31
Wonderware現場管理對化工設備可靠性的影響簡介
摘要RCM (以設備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研究表明:在複雜的設備系統中,除非其部件有1-2個與工齡有關的支配性失效模式,否則預防性維修對系統可靠性影響甚微。這對傳統的定修模式帶來了……
Wonderware現場管理對化工設備可靠性的影響正文

摘要
RCM (以設備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研究表明:在複雜的設備系統中,除非其部件有1-2個與工齡有關的支配性失效模式,否則預防性維修對系統可靠性影響甚微。這對傳統的定修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RCM 的研究甚至認為:過度的維修會帶來更多的故障。
RCM的理論促進了“設備狀態檢測”維修技術的發展,同時使設備的日常巡檢、點檢等基礎的狀態檢測工作變得更為重要,本文將討論化工行業目前現場管理的模式,及對設備可靠性帶來的影響
1 定修模式的缺陷和RCM 的發展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帶來的壓力增加了對各種物品的需求,而產業勞動力銳減,導致了世界範圍內生產設備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設備也日趨複雜,生產開始依賴設備的可靠性,停機時間成為突出的問題。這使得企業想到應該預防設備故障,進而形成了預防性維修的概念,在60年代,預防性維修主要表現為對設備的定期大修。
這種定修模式基於這樣一個概念,既:設備中的每一個部件都有一個“正常的工齡 ”,達到此工齡就必須要大修,以確保安全和運行可靠性。然而近年來,設備的製造日趨大型化、複雜化、自動化,新的研究發現:大多數設備的運行工齡似乎與故障幾率的聯繫變得原來越小,而設備的故障模式也由原來的一種,變成六種之多,根據對民用飛機的研究表明: 約82%的設備故障與工齡沒有直接關係。這些研究導致了以下兩個結論:
1: 對於複雜系統,除非其部件有1-2個支配性的、與工齡相關的故障模式,否則定修對可靠性的用處很小 (事實上,如果把“早期損壞率“-引入到本應穩定的系統中,度維修只能增加整體故障率,如下圖)
 
2: 在複雜系統中,存在大量的單元,找不到適合它們的、有效維修的周期
以上的結論使得維修管理者們非常困惑,如果設備的故障防不勝防,那麼應該如何制定設備維護方式?難道要放棄預防性維修的做法嗎?
RCM(以設備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就是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產生的,它最先起源於60年代美國的航空業,並在70年代美國軍方、核電行業得以應用。 近年來,推廣到全球的多個工業領域。準確的說:RCM 不是一項具體的維修方式, 也不是籠統意義上的維修思想,事實上,RCM 是一套分析過程和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 對系統進行功能和故障分析,明確故障的後果,然後用規範的邏輯決斷方式,確定不同設備的維修方式。對這些方法的討論,超出了本文的範圍。然而,RCM 的發展,直接促進了狀態檢測技術的發展,同時,使得設備的現場管理顯得更為重要。在以下的文章中,將根據RCM的幾項研究成果,討論在現場管理給化工企業帶來的變化和挑戰。
2 RCM與現場管理
由於與工齡無關的設備故障大量存在, 以及傳統定修技術越來越無能為力, 促進了新型預防工作的發展,位於前列的就是狀態檢測狀態檢測基於這樣一個事實: 大量的故障不會瞬間發生,實際上故障要發展一段時間,如果能在這期間發現故障,則可能採取有效的方式預防故障、或避免嚴重的後果,如下圖所示:
RCM 的貢獻之一,就是把故障分成“潛在故障”和“功能故障”,如上圖的P點是潛在故障的發生點,例如,電機振動,可能意味著軸承的磨損,但是暫時還不影響電機的工作。圖中的F點,可能表示軸承卡死,電機保護裝置啟動,從而導致電機停止工作。
P-F之間表示“潛在故障”發展到“功能故障”的時間間隔。如果定期對設備的狀態進行檢查,跟蹤其趨勢,就可以較好地在“功能故障”發生前,進行修復。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簡單,原因是: 不同故障模型的P-F 的間隔可能從數秒到數年不等,這就帶來了狀態檢測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應該用什麼樣的頻率去檢測( 毫無疑問,頻繁的檢查,將導致員工負荷增加,而間隔太長,又錯失了預防機會)
確定狀態檢測的頻率和諸多的因素相關:
1:故障後果(如某些化工企業,泄漏可能帶來立即的安全問題,則生產巡檢的頻率達每小時一次)
2:和修復故障所需要的時間有關係 (故障的修複本身需要時間去組織材料和安排人員,這個過程從數小時到數周不等,如果檢測頻率不夠的話,即便發現了問題,依然可能因為修復來不及,造成生產上的損失)
3:歷史數據的分析(根據歷史隱患發生的頻度,確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檢測頻率)
總而言之, 狀態檢測的頻率是企業根據其實際情況,不斷分析和調整的過程,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因為某些潛在故障的發生,可能臨時增加檢測的頻率和檢查的內容。這需要來自現場的數據記錄反饋和分析
狀態檢測的另一個基本假設是: 故障發生時,有可以被發現的跡象。隨著潛在故障的發展,其故障的表象是不同,不同的表象意味著不同的設備劣化程度。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設備管理者可以發現各種跡象?舉例而言:
考慮到一個滾動軸承,其故障被描述為: “ 由於缺乏潤滑而最終被卡死 ”,則在此過程中,不同的階段,通過不同的狀態檢測手段,可以探測到不同的特徵,如下圖:
 
以上的圖例至少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如果採用先進的點檢技術,可以及早發現隱患
-功能故障的消除有效性,不在何時發現了那種狀態,而是,什麼時候這些問題得到彙報(不幸的是, 今天,很多工廠無法連最基本的巡查工作都無法保證,或者由於交接班的記錄缺失,導致問題得不到有效跟蹤)
-當人的感官發現問題時,大多數情況下設備已經接近功能故障,低效的問題彙報和甄別流程,將延誤維修的戰機
-考慮到不同設備P-F間隔的變化(從數秒到數年),在很多情況下,需要故障發現人及時採取現場的行動(如:啟動備用設備、或安全報警裝置等),這需要對現場的員工提供培訓,以及在此異常條件下,有針對性的操作指導
狀態檢測技術近年來有了較大的發展,象:振動測試、轉速測試、紅外成像、油品分析等。但這隻解決了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需要解決的是: 如何合理定義狀態檢測的頻率,如何理順現場的問題發現、反應、彙報、審核、跟蹤的流程,如何將不斷優化的狀態檢測策略,和企業積累的知識及時傳遞到現場,這對現場管理的組織有效性,和實施效率都帶來了更高的要求。
4 RCM在現場應用遇到的挑戰
隨著RCM理論的成熟和發展,企業更加關注設備的現場工作狀態,從而也使現場的保養、巡檢、點檢等工作大量增加。然而,在大多數企業,這項工作進行的並不順利,從管理的角度上講,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1:管理者無法監控是否到位檢查 (包括生產人員的巡檢、設備人員的點檢等)。
雖然有些企業有紙面的檢查單據和翻牌制度,但這種做法完全依賴於員工的主動性,紙面的記錄單極容易被員工隨意填寫,這容易讓員工產生懶惰的心理,反正去或不去都一樣,做得好做不好也一樣,反正管理層並不了解。
2:現場任務的安排不完全科學與合理
很多企業定義了各種現場作業規範,一旦開始實施,就很少認真去根據現場的反饋,進行合理的評估和調整,隨著設備運行的狀況發生變化,有的應該檢查,或應該更頻繁檢查的項目,沒有被補充到新的作業規程中,有的明顯故障率較低的設備,卻被要求頻繁檢查,這讓員工本身對檢查項目的科學性產生質疑。
另一方面,隨著設備的運行時間增加,設備暴露的問題增多,以及國家和企業對安全生產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現場檢查的項目也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下,科學合理的安排工作顯得尤其重要。然而,目前企業很少對現場巡檢的實際工作時間進行評估。在某些企業的調研過程中, 員工反映:巡檢周期的長短和巡檢的內容不合理,很難準時完成。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現場數據不完整,或者是分析手段的缺乏
3:對現場作業的指導不足
設備可靠運行的關鍵,首先要確保相關人員在發現問題時,及時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故障的放大(考慮P-F的間隔有時非常短),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由於沒有IT 系統的支持,員工往往遇到兩難的局面。
舉例而言:當巡檢人員聽到壓縮機發出異響,並發現設備讀數接近臨界,這時是應該關掉壓縮機,中斷生產而造成停線損失?還是冒著設備故障的風險,讓壓縮機繼續運行,由此留下其它的安全隱患呢?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不同的員工基於其自身的經驗,採取的行動截然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員工不能得到有效的決策支持(如過去的處理方法是什麼等)
4:檢查結果無法量化
目前獲取現場很多設備信息的方式仍採用傳統經驗方式,如用手測溫,用耳聽聲音等感官測量方式,獲得的結果不能精確量化。舉例如現場電機軸承,由於目前沒有好的巡檢方式檢驗其是否不能使用,使得大量軸承未到最長使用壽命便被更換
5:反應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處理
由於紙面的檢查記錄,或者不能將現場的問題及時提交給專業人員,不少現場反應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跟蹤、快速的處理,都使得員工對現場檢查的重要程度,產生了懷疑心理
簡而言之,企業在重視設備可靠性的同時,如果缺乏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來持續地有效的管理現場作業,作業的規範將難以“落地”,從而也很難從根本上提高設備可靠性。 維護人員忙於搶修故障,更沒有時間來從事必要的日常檢查工作,從而可能導致維修人員忙的不可開交,但設備故障依然不斷的“怪圈”
4 IntelaTrac移動作業的應用
IntelaTrac® 移動作業和決策支持系統是美國Wonderware公司最新導入中國市場的、採用最新移動技術的、面向設備巡檢、點檢、生產操作、安全環保等設備現場管理的信息化系統,為客戶解決了以上問題。
IntelaTrac®由軟體和掌上電腦等硬體兩部分組成,企業可以將設備巡檢和點檢的“五定要求 ”(定人、定點、定量、定周期、定標準)建立在軟體系統中,形成電子化、標準化的現場作業規程,這些規程實時下達到掌上電腦-現場作業人員的移動終端設備上。
 
當工人開始日常巡檢時,可攜帶移動終端,並從中獲取任務指令,而不再需要筆和紙進行記錄。系統會告訴相關人員應該去檢查那些設備,檢查那些項目,和設備的目標值等。當工人輸入數據時,如果實際數據超過上下限,IntelaTrac® 會發出警告。並提示工人最佳操作步驟,及時防範事故的發生。必要時,還可以自動向後台支持系統(如EAM 系統)發出設維修請求。併發送信息給相關生產主管和安全人員,現場採集的數據利用通過網路上傳、審核、監控,構建了一個閉環的移動作業現場管理體系,提高了設備現場管理的透明度和執行力。
4.1設備管理知識資料庫
IntelaTrac®  為生產或設備主管依據現場經驗和管理規章,創建點檢、巡檢作業程序,提供了一個工具。這些程序的建立與改進,形成了一整套設備故障預防、識別、改正的電子化的現場作業規範,這些規範可以隨時下達到員工的移動終端上,供員工查詢,並對日常工作進行指導。
4.2靈活的排程功能
Intelatrac 提供了靈活的排程功能,他可以安排定期或臨時的現場檢查任務,並可以定義和調整現場的周期,任務可以分派給班組和個人,也可以統計工作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和執行的次數,並可以將實際的時間和計劃的時間進行對比,從而更合理的平衡工人的負荷。
它也可以將任務定義成必須完成的,以確保關鍵的任務不會被遺漏。
4.3現場作業決策支持
IntelaTrac®  系統可以針對巡檢和點檢發現的異常問題,在移動終端上,指導員工做出正確和及時的操作,以消除設備隱患,避免現場人員“視而不見、視而不以為然”的情況。在移動終端上,現場作業人員可以查詢設備趨勢,歷史的巡檢、點檢記錄、同時,現場的異常情況可以實時傳遞給相關專業人員和管理層,便於跟蹤與報告
4.4現場作業的透明化管理
IntelaTrac ®報告與分析功能,可以自動統計作業人員是否按質、按量、按時完成現場檢查任務,系統還幫助管理層對工作加以檢查,找出不良因素,並查看現場所提供的實際工作日誌。作為流程的一部分,用戶還可以批准、編輯、退回提交的巡檢報告,也對滯后的巡檢任務進行跟蹤,提高現場執行力。
4.5 提高設備安全可靠運行能力
IntelaTrac®  是所有“高效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消除設備隱患、提高設備可靠運行能力,提供了一個 “策劃、執行、監控、改善” 的 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系統中可以定義關鍵的生產設備、安全與環保設備的監控點、並確保在需要的時間、執行需要的任務,滿足政府和行業的符合性審查要求。
同時,系統可以與振動、紅外成像等攜帶型點檢設備集成, 點檢收集的數據,形成了設備的量化的健康趨勢,為故障預測、以及可靠性分析奠定了基礎。
利用系統,可以擺脫繁瑣的紙面記錄,同樣的人力可以管理更多的設備,使企業有能力把設備的巡檢和點檢工作進一步細化、量化,從而提高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能力。
作者簡介:莫軍,現為Wonderware 中國區業務發展經理,負責 “IntelaTrac移動作業和決策支持系統” 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導入和推廣。

[Wonderware現場管理對化工設備可靠性的影響],你可能也喜歡

  • 化工機械設備
  • 化工設備
  • 化工設備符號
  • 化工設備製造
  • 化工過濾設備
  • 現場焊接符號標示
  • ic產品可靠度簡介
  • 電力設備現場技術員
  • 現場操作維修zml
  • 現場拌和混凝土
  • 可靠度測試實驗室
  • 現場作業員是什麼
  • 產品可靠度測試
  • 半導體ic產品可靠度
  • 產品可靠度課程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Wonderware現場管理對化工設備可靠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