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分析

   時間:2014-03-13 18:54:44
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分析簡介
軸承是精密的機械基礎件。由於科技進步的迅速發展,客戶對軸承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製造廠提供符合標準、滿……
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分析正文

軸承是精密的機械基礎件。由於科技進步的迅速發展,客戶對軸承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製造廠提供符合標準、滿足主機使用性能的高質量的產品固然重要,但正確使用軸承更為重要。筆者在近幾年從事摩托車專用軸承的技術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即軸承經檢測是合格的,但裝機后軸承出現卡滯或使用時的早期止轉失效。主要表現轉動卡滯感、工作面嚴重剝落,保持架嚴重磨損乃至扭曲與斷裂。經失效結果分析表明,屬於軸承本身質量問題並不多,多數是由於安裝使用不當所造成。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就軸承常見的失效模式與機理作些膚淺的綜述,以期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軸承的失效機理

1.接觸疲勞失效

接觸疲勞失效系指軸承工作表面受到交變應力的作用而產生失效。接觸疲勞剝落髮生在軸承工作表面,往往也伴隨著疲勞裂紋,首先從接觸表面以下最大交變切應力處產生,然後擴展到表面形成不同的剝落形狀,如點狀為點蝕或麻點剝落,剝落成小片狀的稱淺層剝落。由於剝落面的逐漸擴大,而往往向深層擴展,{TodayHot}形成深層剝落。深層剝落是接觸疲勞失效的疲勞源。

2.磨損失效

磨損失效系指表面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導致其工作表面金屬不斷磨損而產生的失效。持續的磨損將引起軸承零件逐漸損壞,並最終導致軸承尺寸精度喪失及其它相關問題。磨損可能影響到形狀變化,配合間隙增大及工作表面形貌變化,可能影響到潤滑劑或使其污染達到一定程度而造成潤滑功能完全喪失,因而使軸承喪失旋轉精度乃至不能正常運轉。磨損失效是各類軸承常見的失效模式之一,按磨損形式通常可分為最常見的磨粒磨損和粘著磨損。

磨粒磨損系指軸承工作表面之間擠入外來堅硬粒子或硬質異物或金屬表面的磨屑且接觸表面相對移動而引起的磨損,常在軸承工作表面造成犁溝狀的擦傷。硬質粒子或異物可能來自主機內部或來自主機系統其它相鄰零件由潤滑介質送進軸承內部。粘著磨損系指由於摩擦表面的顯微凸起或異物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在潤滑條件嚴重惡化時,因局部摩擦生熱,易造成摩擦面局部變形和摩擦顯微焊合現象,嚴重時表面金屬可能局部熔化,接觸面上作用力將局部摩擦焊接點從基體上撕裂而增大塑性變形。這種粘著——撕裂——粘著的循環過程構成了粘著磨損,一般而言,輕微的粘著磨損稱為擦傷,嚴重的粘著磨損稱為咬合。

3.斷裂失效

軸承斷裂失效主要原因是缺陷與過載兩大因素。當外載入荷超過材料強度極限而造成零件斷裂稱為過載斷裂。過載原因主要是主機突發故障或安裝不當。軸承零件的微裂紋、縮孔、氣泡、大塊外來雜物、過熱組織及局部燒傷等缺陷在衝擊過載或劇烈振動時也會在缺陷處引起斷裂,稱為缺陷斷裂。應當指出,{HotTag}軸承在製造過程中,對原材料的入廠復驗、鍛造和熱處理質量控制、加工過程式控制制中可通過儀器正確分析上述缺陷是否存在,今後仍必須加強控制。但一般來說,通常出現的軸承斷裂失效大多數為過載失效。

4.游隙變化失效

軸承在工作中,由於外界或內在因素的影響,使原有配合間隙改變,精度降低,乃至造成「咬死」稱為游隙變化失效。外界因素如過盈量過大,安裝不到位,溫升引起的膨脹量、瞬時過載等,內在因素如殘餘奧氏體和殘餘應力處於不穩定狀態等均是造成游隙變化失效的主要原因。

二、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

1.溝道單側極限位置剝落

溝道單側極限位置剝落主要表現在溝道與擋邊交界處有嚴重的剝落環帶。產生原因是軸承安裝不到位或運轉過程中突發軸向過載。採取對策是確保軸承安裝到位或將自由側軸承外圈配合改為間隙配合,以期軸承過載時使軸承得到補償。

2.溝道在圓周方向呈對稱位置剝落

對稱位置剝落表現在內圈為周圍環帶剝落,而外圈呈周向對稱位置剝落(即橢圓的短軸方向),其產生原因主要是因為外殼孔橢圓過大或兩半分離式外殼孔結構,這在摩托車用凸輪軸軸承中表現尤為明顯。當軸承壓入橢圓偏大的外殼孔中或兩半分離式外殼固緊時,使軸承外圈產生橢圓,在短軸方向的游隙明顯減少甚至負游隙。軸承在載荷的作用下,內圈旋轉產生周向剝落痕迹,外圈只在短軸方向的對稱位置產生剝落痕迹。這是該軸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經對該軸承失效件檢驗表明,該軸承外徑圓度已從原工藝控制的0.8μm變為27μm。此值遠遠大於徑向游隙值。因此,可以肯定該軸承是在嚴重變形及負游隙下工作的,工作面上易早期形成異常的急劇磨損與剝落。採取的對策是提高外殼孔加工精度或儘可能不採用外殼孔兩半分離結構。

3.滾道傾斜剝落

在軸承工作面上呈傾斜剝落環帶,說明軸承是在傾斜狀態下工作的,當傾斜角達到或超過臨界狀態時,易早期形成異常的急劇磨損與剝落。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安裝不良,軸有撓度、軸頸與外殼孔精度低等,採取對策為確保軸承安裝質量與提高軸肩、孔肩的軸向跳動精度。

4.套圈斷裂

套圈斷裂失效一般較少見,往往是突發性過載造成。產生原因較為複雜,如軸承的原材料缺陷(氣泡、縮孔)、鍛造缺陷(過燒)、熱處理缺陷(過熱)、加工缺陷(局部燒傷或表面微裂紋)、主機缺陷(安裝不良、潤滑貧乏、瞬時過載)等,一旦受過載衝擊負荷或劇烈振動均有可能使套圈斷裂。採取對策為避免過載衝擊載荷、選擇適當的過盈量、提高安裝精度、改善使用條件及加強軸承製造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5.保持架斷裂

保持架斷裂屬於偶發性非正常失效模式。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a.保持架異常載荷。如安裝不到位、傾斜、過盈量過大等易造成游隙減少,加劇摩擦生熱,表面軟化,過早出現異常剝落,隨著剝落的擴展,剝落異物進入保持架兜孔中,導致保持架運轉阻滯併產生附載入荷,加劇了保持架的磨損,如此惡化的循環作用,便可能造成保持架斷裂。

b.潤滑不良主要指軸承運轉處於貧油狀態,易形成粘著磨損,使工作表面狀態惡化,粘著磨損產生的撕裂物易進入保持架,使保持架產生異常載荷,有可能造成保持架斷裂。

c.外來異物的侵入是造成保持架斷裂失效的常見模式。由於外來硬質異物的侵入,加劇了保持架的磨損與產生異常附載入荷,也有可能導致保持架斷裂。

d.蠕變現象也是造成保持架斷裂的原因之一。所謂蠕變多指套圈的滑動現象,在配合面過盈量不足的情況下,由於滑動而使載荷點向周圍方向移動,產生套圈相對軸或外殼向圓周方向位置偏離的現象。蠕變一旦產生,配合面顯著磨損,磨損粉末有可能進入軸承內部,形成異常磨損——滾道剝落——保持架磨損及附載入荷的過程,以至可能造成保持架斷裂。

e.保持架材料缺陷(如裂紋、大塊異金屬夾雜物、縮孔、氣泡)及鉚合缺陷(缺釘、墊釘或兩半保持架結合面空隙,嚴重鉚傷)等均可能造成保持架斷裂。採取對策為在製造過程中加以嚴格控制。

三、結論

綜上所述,從軸承常見失效機理與失效模式可知,儘管滾動軸承是精密而可靠的機構基礎體,但使用不當也會引起早期失效。一般情況下,如果能正確使用軸承,可使用至疲勞壽命為止。軸承的早期失效多起於主機配合部位的製造精度、安裝質量、使用條件、潤滑效果、外部異物侵入、熱影響及主機突發故障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正確合理地使用軸承是一項系統工程,在軸承結構設計、製造和裝機過程中,針對產生早期失效的環節,採取相應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軸承及主機的使用壽命,這是製造廠和客戶應負有的共同責任。

[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分析],你可能也喜歡

  • 滾動軸承用螺帽
  • 滾動軸承規格
  • 滾動軸承應用技術
  • 阿黛爾滾動軸承在深
  • 滾動軸承優點
  • 生活中常見的符號
  • 常見標誌符號
  • 常見流程圖符號
  • 常見數學符號
  • 不常見的特殊符號
  • top down決策模式
  • 知識創造模式
  • 態度理論 fishbein模式
  • 協同教學模式
  • 垃圾桶決策模式
  • 軸電流對策
  • 鑄造缺陷及其對策
  • 潛在失效模式範例
  • 工安預防對策
  • 壓鑄不良原因與對策
  • 結露防止對策
  • 土壓計失效處理
  •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 機械零件喪失工作能力或達不到要求的效能時,稱為
  • 機械零件常見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軸承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