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機械製圖》課改與創新

機械製圖    時間:2014-03-06 08:51:45
中職學校《機械製圖》課改與創新簡介
【摘要】:《機械製圖》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製造、機械加工及機電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其他後續專業課程與生產實習的重要基礎保證。“以學生為主體”、“……
中職學校《機械製圖》課改與創新正文
【摘要】:《機械製圖》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製造、機械加工及機電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其他後續專業課程與生產實習的重要基礎保證。“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按 “夠用適度”為原則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通過綜合性的職業技能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達到學生解決能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整個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主題詞】:機械製圖教學改革;制定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科學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統籌和可持續協調發展,職業教育遇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的職業教育大都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僅注重傳授知識,過於強調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略其實用性和實踐性,而中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薄弱,普遍感覺學習的盲目性強,難度較大,難以適應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結果是:一方面專業老師教得很累、很辛苦,另一方面又使學生產生厭學、逃學乃至棄學狀況,這種不良現象的時有發生,嚴重阻礙制約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顯然,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中職學生難以達到目前職業教育要求的水平,也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明確提出了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社會企業需求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就業為導向,以工作能力為核心,大力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能型實用人才。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目標為核心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如何進行“以就業為導向” “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歷史性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
   筆者長期從事職業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工作,思考了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方向。面對職業教育的大好發展機遇,推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可理解為: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社會就業需求,按夠用、實用的原則,制定合理教學目的要求,精選教學內容;以工作能力目標為核心,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通過綜合性的職業技能實踐活動,達到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將綜合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此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筆者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機械製圖》教育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社會與學校教師想要達到的教育教學目的和標準,教學目標的合理定位是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改革就會出現偏差或失誤。職業教育以培養一線生產技能操作型人才為根本任務,課程目標的設置應緊緊圍繞培養對象的特點及職業技能和能力這一主題,將課程培養目標與就業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機械製圖》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基本的手工繪圖及CAD繪圖技能,掌握機械製圖的基礎知識,和國家製圖技術標準規定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識讀中等複雜程度的機械圖樣的能力。
   根據中職學生以實際操作為主的就業方向,應進一步降低對中職生來說難度較大的繪圖要求,特別是裝配圖樣的繪製以及其尺寸標註、技術要求的標註等難點內容,只要求學生能理解其表達含義。而對機械圖樣的識讀應當創造性地增設與本專業相聯繫的零部件圖例來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篩選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培養目標與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機結合,意味著教學內容的選擇不應過多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應在基礎理論適度的前提下,根據培養對象的知識結構特點及能力因素和工作崗位需求,精選出與職業技能相關且應用頻率、場所較高的專業知識內容,兼顧學生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加強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學習基礎知識,形成一種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體,以崗位要求和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學內容體系,力爭達到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知識與應用的有機統一。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以 “夠用適度”為原則,認為可以將《機械製圖》課程體系化簡為四個模塊:製圖基礎模塊、製圖原理模塊、機件表達方法模塊、機械圖樣模塊。前兩個屬基礎理論部分,后兩個屬於實踐活動應用部分。
製圖基礎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機械製圖國家標準的一般規定、常用繪圖工具的使用、幾何作圖及平面圖形的畫法等。通過該部分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機械製圖國家標準的意義,掌握常用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一般平面圖形的畫圖方法,為鉗工實訓的平面畫線模塊作好理論準備。
製圖原理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基本體、切割體、相貫體的投影,組合體的投影,軸測圖的畫法等。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是使學生了解三視圖的形成及其投影規律,掌握基本體、切割體、相貫體和組合體的投影規律,掌握軸測圖草圖的畫法。在實際教學中對那些理論性較強、難度較大、與中職學生職業能力關係不大內容作了刪除處理,如裝配圖的畫法、軸測投影圖內容的教學,只要求學生了解裝配圖畫法、掌握正等軸測圖的徒手畫法,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這樣的處理降低了繪圖難度,又滿足了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機件表達方法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基本視圖、剖視圖(半剖、全剖、相交旋轉剖、階梯剖、複合剖)、斷面圖、第一角畫法等。要求學生掌握機件常用表達方法的畫法,能讀懂其有關標註,能綜合應用各種表達方法表示機件的內外結構形狀。對局部放大圖、常用簡化畫法等局部結構表示法放在零件圖的識讀中作相關介紹效果較好。
  機械圖樣模塊的主要教學內容:標準件與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技術要求等。要求學生理解標準件和常用件的規定畫法,具有查閱標準和手冊的初步能力;掌握常見零件圖樣的畫法,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具有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能力,對零件圖的識讀,重點是能根據表達方法分析零件結構,對尺寸和技術要求主要是能理解其各部分的含義;對裝配圖的識讀,重點是能根據圖形讀懂主要零件的結構形狀,明確各零件之間的裝配關係、連接方式、工作原理,了解裝拆的先後順序等。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機械製圖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技能課程,必須採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順利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偏重知識的傳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機械製圖》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以“學中練、練中學”為特點的“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討論式教學、目標考核”等教學方法,注重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能較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有機結合,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要求。
   例如:在製圖基礎模塊的教學中,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設計了五個平面圖形繪圖學習任務,巧妙地把常用圖線的種類和應用、尺寸的標註與識讀、繪圖工具的使用、基本作圖方法、比例等相關知識點涵蓋在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很輕鬆愉快地就學會了對初學者來說較為難懂枯燥的學習內容。
   考慮到中職生的主要學習目的是具有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故對標準件、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主要要求學生能理解其含義,所以在具體教學時建議嘗試不對其作專門介紹,而在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的過程中,遇到齒輪、螺紋、鍵等結構時,教師給學生以啟發性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相應知識點並聯繫相關的機械知識,很輕鬆地就理解了相關結構的規定畫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解決了以前教學模式中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銜接過渡上的知識遺忘問題。
   在理論與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由傳統模式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實踐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處於主導地位作用。
四、正確對待“手工繪圖”與“CAD繪圖”的關係
   新技術的發展,為《機械製圖》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動力支持。除了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外,首先進行的就是新技術的採用,讓學生從繁重的手工繪圖中解脫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必須有清晰的頭腦認識:學生如果沒有紮實的製圖理論基礎與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是繪不出符合工程技術要求技術圖樣的。因此,製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仍是第一要位,是靠手工繪圖才能達到的。在製圖軟體不太熟悉的條件下,手工繪圖的潛在功能以及對學生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培養過程是計算機繪圖所無法替代的。故CAD繪圖是在《機械製圖》手工繪圖較為熟練的基礎上被引入並加以訓練,在後續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CAD計算機繪圖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機械製圖》的教學內容,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是一場深刻機《機械製圖》教學改革。隨著教學設備引入和教學技術革新,製圖教學改革為中職學生增長知識與技能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五、 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制定和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成為對學生的教育和激勵,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職業學校的學生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自由散漫,抄作業,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而常規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為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作業成績,所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談不上教育和激勵學生並促進其發展。
   科學的評價體系應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即既要反映考試情況,更要反映平時表現和學習情況,如:遵守紀律,回答問題,測驗,作業等。而平時的表現及學習情況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採用以下的評價方法:平時成績40%,包括出勤5%、課堂紀律5%、回答問題5%、測驗5%、作業20%;期末考試60%。作為學期成績的評定考核辦法。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引導學生養成遵守紀律,積極思考,注重積累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從根本上改變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的不良風氣。
   考試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過少的考試和過於單一的考試形式都不利於學生的教育和激勵。筆者曾多次嘗試各種形式的考試,都較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以考代練,即以隨堂考試代替課堂練習,以同桌及前或后四人為一小組,組內可互相討論,下課即交卷,成績取小組內的平均成績,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及競爭意識。再如以口試代筆試:對零件圖及裝配圖的識讀部分,採用這種考試方式既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較好地促進學生完成本課程主要學習任務,全面提高綜合職業能力。
六、 注重將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是中職學生立足社會、參與社會職業競爭的基礎前提保證。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在初中階段,大多數不是基礎知識較差,就是有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所以專業課教師也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體協調能力,培養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規範嚴謹的工作態度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全面提高所有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能力。
七、結束語
   教育教學亦須破舊立新,與時俱進,堅持可持續協調發展。伴隨歷史前進的步伐,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新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職教工作者的光榮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以求索”,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仍需繼續努力,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
參考文獻:
1、《機械製圖》,金大鷹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第七版 )2006.5
2、 中專《機械製圖》教學若干問題探討 湖北省機械工業學校   成明放 周叢姣
3、 中職生《機械製圖》求趣教學初探 李素榮 教育科研論文2007.05

 

[中職學校《機械製圖》課改與創新],你可能也喜歡

  • 機械製圖教學
  • 電腦輔助機械製圖
  • 機械製圖
  • 機械製圖符號
  • 機械製圖軟體
  • 設計創新的定義
  • 創新設計工程系
  • 紙的應用創新
  • 紙的創新與應用
  • 創新產品設計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來源:
One thought on “中職學校《機械製圖》課改與創新